材料一: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发布时间:2021-02-21 08:02:07

材料一: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城镇居民

37.7%

38.3 %

37.7%

37.1%

36.9%

36.3%

农村居民

48.2%

47.7%

47.2%

45.6%

45.7%

43.1%

注1: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来讲恩格尔系数高于60%是绝对贫困,60%--50%之间是温饱,50%—40%是小康,40%—20%是富裕。

注2: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7.5%、67.7%。

材料二: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280

8472

9422

10493

11759

1378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253

2622

2936

3255

3587

4140

注: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3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实际提高7.2倍。

(1)材料一、二(含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原因。


网友回答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2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都有所下降。材料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2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材料一、二共同反映出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们的消费结构在改善,但城乡差距较大。

(2)材料一中反映的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主要得益于材料二中反映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从而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我国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全体人民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提高;随着收入的增长,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消费层次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得到改善等都是促使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的原因。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