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改编不要讨好学生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50: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语文教材改编不要讨好学生    张柠最近,因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减少了鲁迅文章的一些篇目,增加了金庸小说的片断,引起了公众的议论。反对者说这是“用金庸取代鲁迅”。其实也谈不上取代,不过是将鲁迅文章占据的过多篇幅压缩一些而已。但是,支持更换文章的人和新教材编写者,必须要有更加令人信服的理由,不能说“我喜欢读”、“我是金庸的粉丝”就可以了。有一位当事人说,鲁迅的文章不好读。这是什么理由?基础教育不是电子游戏,什么好玩就玩什么。如果不好读的就删掉,那么,庞德诗歌、卡夫卡的小说就不好读,甚至是晦涩的,都要删掉;古文更不好读,全删掉了,将高中教材改成儿歌得了。这一次教材改革有些避重就轻。除了删除鲁迅一些篇目之外,古文删除也比较多。基础语文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古文,它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连续性。20世纪的白话文运[动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性的断裂,它具有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意义,但对它的文化意义的评价是有争议的、有保留的;“争议”和“保留”不一定要强加给中学生,因此高中语文教育必须保留大量的古代文化内容。古汉语和外国语是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和走向社会的必备工具,不能用一些20世纪以来的故事取代。这次教改还有些讨好学生,千方百计俯就他们,很像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方式。新增加的都是些时尚读物(比如金庸的武侠),一些好读的故事(比如当代作家的小说)。我觉得这些东西应该加进初中教材里去,而不是高中教材。初中生还小,还需要听听故事,高中生都快成人了,整天听故事干什么?课堂传播效果很差,就试图靠更换好玩的课文来解决,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想法。因此除入选篇目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讲、谁来讲?应试教育培养了一批应试的学生,也培养了一批应试教育老师,他们有一套固定、僵化、有效的教学模式。新教材对他们是一个挑战。人民教育版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的讲授难度就非常大。比如“中外小说鉴赏”两本教材,将古今中外的小说放在一起,既不能像应试教育的讲授那样分析作品,也不能用讲文学史的方式。教改之后的教材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选文有删改)12.结合全文,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基础教育不能抛弃其引导性和强制性,所以学什么不学什么,不能任由学生的性子。B.本文论述了教材选文的内容和质量问题。C.本文论述了教材选文在各个方面的比例问题。D.本文提出了如何讲解教材选文的问题。13、下列有关作者的观点,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6分)A.教材改革减少了鲁迅文章的一些篇目,增加了金庸小说的片断,这是用金庸取代鲁迅。B.人选教材中的选文不能因为难懂就取消。C.基础语文教育应该保留一定数量的古文篇目。D.语文教学重在课堂教学,所以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来调节甚至更换教学内容。E.作者指出了这次教改的弊端,也就否定了这次教改。14.作者说“语文教材改编不要讨好学生”,为什么?(4分)15.文中说“课堂传播效果很差,.就试图靠更换好玩的课文来解决的想法。”你是怎样理解的?(5分) 

网友回答

12.C13.B  C    14.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介。教材编写者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的学习、发展上,并使学生有一种迎难而上的精神,而不是迁就。(意思接近都正确)    15.课堂效果与教材选文具有相联性,但这种相联并不是绝对的。好的选文可能会收到好的课堂效果;但好的课堂效果除了选文要好,还涉及如何讲解的问题。  (意思接近都正确)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