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B.某溶液降低温度后能析出晶体,则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D.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网友回答
C
解析分析:A、根据同一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分析.B、根据某溶液降低温度后能析出晶体,则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原溶液不知道还能不能溶解这种溶质所以无法确定原溶液是否饱和分析.C、根据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是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D、根据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为36g分析.
解答:A、同一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若恒温蒸发溶剂析出晶体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因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同温度下同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A不正确..B、某溶液降低温度后能析出晶体,则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原溶液不知道还能不能溶解这种溶质所以无法确定原溶液是否饱和,故B不正确.C、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是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两种基本方法,故C说法正确.D、因为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所以20℃时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为36g.故D不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饱和溶液的判定、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溶解度的概念,要熟练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抓住概念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