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发布时间:2021-03-10 00:37:28

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网友回答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一个正确把握马克思文本的思想内容的问题.正确理解 马克思文本的思想内容,对于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意义.在进行马克思 文本研究时,需要认真清理几个前提性问题.
【关 键 词】马克思/文本研究/解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 文】正确把握马克思文本的思想内容,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前提之一.马克思文 本研究在中国尚属于新兴的研究领域,但它却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极力推崇的重 要研究方向之一,它使人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的生长点.笔者拟就在从事 此项研究中所想到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以求教于方家同仁.
根据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利科的理解,所谓文本就是通过书写固定下来的任何 话语.马克思的思想是通过马克思的文本来理解的.但什么是马克思的文本,实际上并 不是一个确定无疑、无需反思的简单问题.一定的文本的存在,对于读者当然是确定的 ,但文本所表达的内容具有什么样的思想性质,却并不是对于所有读者都是一样确定无 疑的,因此,马克思的文本肯定是大有文章可做的.由此可见,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 以来,我国学界出现的“回到马克思”、“重读马克思”热,从理论上说,具有其存在 的合理性.
作为解释学所积极提倡的一种研究方法,文本(text)研究所极力强调的是解读文本, 努力做到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和避免误读.马克思文本研究是西方“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 义”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展的一项研究工作,但对于中国来说,这项研究才刚刚起 步不久,而且从事这项研究的原因也是较为复杂与特殊的.
第一,公允地说,在中国,倡导读马克思原著并不是现在的首创,我们党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都曾经大力号召大家读马克思原著.但是,由于当时的重点只是强调带着问题去 读,力求在读中做到活学活用,因此,尽管这种“读”也是解读文本的一种形式,但它 却带有较大的局限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谈不上对马克思文本的正确理解,其所产生的 消极影响也是极其明显的.而正是以往的这种“读”的局限性,使得我们看到目前大力 开展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必要性.在今天,这项研究的必要性之一就在于,力求在开展马 克思文本研究的过程中,纠正以往在解读马克思文本中出现的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必 纠缠过去的问题不放,让过去的问题捆住了我们的手脚.对于过去的问题,我们可以在 深入开展马克思文本研究中加以纠正.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张扬”正确理解的过程,也 是一个“纠正”以往错误理解的过程.
第二,我国学界最初一些人提出应当“回到马克思”、“重读马克思”,主要因为他 们认为马克思的著作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他们开展重新研究马克思文本的 工作就是为了得到本来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于是,随之而来的是,根据马克思 文本中的不同内容,一些人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道主义,或“超越”的实践哲学; 而另一些人则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有些人甚至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哲学人类学,等等.很显然,目前对马克思文本的理解是杂乱的 ,甚至有些结论是迥然相异的,但是它们的存在却促使我们看到了在今天深入开展马克 思文本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第三,对于中国来说,马克思文本研究之所以必要,还在于这是由马克思思想的发展 与传播特点所决定的.马克思思想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点,马克思思想有一个逐渐形成 、发展与完善(甚至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值得我们从文本上不断地反复推敲; 第二点,马克思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完善是与恩格斯在思想上的帮助分不开的,对此, 我们需要在不断的区分中弄清事情的真相;第三点,对于中国来说,马克思思想是经过 “中转站”(先是日本、欧洲,后是苏联)传播过来的,由此我们实际上所获得的是“打 了折扣”的真相.因此,正是基于马克思思想的这些特点,在中国,马克思文本研究有 着其特殊的重要意义.我们只有通过文本研究,才能真正做到正本清源.
第四,从当前的国际环境来看,马克思文本研究之所以必要,在于这是回应一些挑战 的重要手段.在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一百五十多年间,马克思主义受到了来自许多方面的 挑战.过去这种声音主要来自西方世界,而自苏东欧解体之后,这种声音主要出现在俄 罗斯等国.应当说,目前在俄罗斯等国出现的对马克思挑战的声音具有更大危险性,因 为这是从熟知马克思思想体系的人们的内部发出的反面声音,这些人深知马克思思想体 系中的问题所在.在俄罗斯,1992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反对与赞成》,1999年又出 版了《马克思与现代哲学》,这些著作都是直接针对马克思思想体系的.我们只有深入 开展马克思文本研究,才能积极回应其中的挑战.
第五,从目的的角度来看,马克思文本研究之所以必要,就在于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 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这一提法使我们看到了与时代保持同步发展这一 硬道理.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发展,与时俱进 解决的是生存与死亡的问题,即适者生存的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如何才能与时俱进 呢?其实,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主要依据除了在时代中寻找之外,还应该在马克思文 本中去寻找.马克思主义必须是一脉相承的,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并不会在与时俱进中 变得面目全非,这同时也表明我们必须注重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去寻找其与时俱进的重要 依据,而不是打着马克思主义应该与时俱进的旗号而把一些非马克思的东西(甚至是反 马克思的东西)硬塞到马克思主义之中,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丧失其本质,失去其本来面 貌,丢掉其科学性.
作为解释学的先驱,施莱尔马赫曾经对正确地理解文本提出了较为苛刻的条件.他认 为,在语言方面必须做到:(1)结合作者所处的具体条件来理解文本的意义(历史性原则 );(2)在与周围其他语词构成的意义整体中,也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去理解每个语词的 意义(整体性原则).而在精神方面,他所提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