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3:52:4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6分)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8.13)

1.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1分)

                                                                      

2.“荷蒉”者认为孔子固执,不懂得变通,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结合上述章句,谈谈你的理解。(5分)

                                                                      

 

网友回答

【答案】

1.知其不可而为之

2.选择一:认同荷蒉者的看法。

①在践行自己的思想学说受到挫折时,内心确实要宽阔,不能偏狭,要听得进别人的劝告,也要敢于接受现实。

②别人不了解,不支持自己的学说,或正说明推行“道”的时机还不到,自可保持高洁。可学着及时调节自己,如荷篑者那样通达权变,要么改变思想主张,要么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等。

③孔子的思想确有为“道”的原则所累的成分,在适应社会,灵活应对现实礼崩乐坏的局面上,缺乏一些权变的空间。(考生答案在结合材料的前提下,分析有条理,有自己的理解和评价,能自圆其说皆可)

选择二:不认同。

①孔子不是不会通达权变,“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就说明主张中庸之道的孔子是非常看重通达权变的。

②孔子坚守的“道”,则是他变通的基本原则,在“守死善道”前提下权变。

③孔子担心的并不是自身是否为人所知,也未因此否定自己的“道”,只是担心自己能力不够,做得不够。因此对荷蒉者,知其不可说服,也就通达权变以待。(考生答案在结合材料的前提下,分析有条理,有自己的理解和评价,能自圆其说皆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从中找出关键词句进行概括。“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表明了孔子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或者说成知其不可而为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结合着具体的孔子和荷蒉的言论、思想来阐述自己的理由。如要选择认同。就要从文中找到表明孔子思想缺乏变通的语句进行分析。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表明孔子践行自己的学说受到挫折时,听不进别人劝告就表明孔子不善于变通。如要选择不认同,就要从文中关于孔子的言行中,找出关键的语句作为理由。如“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就表明了孔子善于变通。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