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22: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儒家虽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解放和个体的独立与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杀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杀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第二、主体理应包括个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意识应包括个体主体意识和类主体意识。就类主体和类主体意识来说,儒家不仅不曾忽略,相反却是十分看重的。一方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缘关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物体的高明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认为人民、国家、君主这三者之间,人民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这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固然,儒家的人本或是民本思想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人本或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定来论证人格尊严,民主观念是通过对人权的肯定导出人格平等。人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不过,人本或民本思想仍然可以成为民主思想的基础。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的养分。8、对“人本意识”的理解,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项是A、人本意识肯定人的主体性,主张“物贵人贱”把人当作人看待。B、人本意识主张尊重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看重人的生存发展。C、人本意识承认个体主体的作用,看重人的个性及个体的独立与发展。D、人本意识承认个体的独立性,追求人的主体性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儒家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群体,分类而居;人性是普遍存在的,不可否认。B、儒家的人本思想包含着通过自身努力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C、儒家“人贵物贱”“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观点的核心是争取民心。D、儒家认为了解民情、尊重民意、与民同乐等都是尊重人的体现。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代西方思想家较之儒家的高明之处,要于从关注人性到重视民本到建设民主。B、人本意识让人体会到人的尊严与伟大,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C、儒家强调的“民贵君轻”,警示后世统治者要有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吸取民本思想的营养,扬弃官本位意识。

网友回答

8、C(此项中“看重人的个性”不是儒家的观点,而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的看法)9、B(A项错在“分类而居”。C项错在对“核心”的判断上,文中对“人贵物贱”等观点各有阐述,其核心是突出“人的社会价值”而非“争取民心”。D项的内容是作者的评述,而不是“儒家认为”的,且“了解民情”于文无据即不是文章的中心意思)10、A(因为在文中将儒家和西方思想家的观点作比较,说明其异同。作者说的是“人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不能等同”,没有谁比谁“高明”之意。再说“从关注人性到重视民本到建设民主”的说法,把两家学说搅到一起去了,表述的也不是西方思想家的“高明之处”)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