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1 01:50:2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②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③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④“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⑤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⑦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⑧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⑨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⑩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1)从选文内容来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阿长是一个怎样性格的人?(1)我是________________(2)阿长是______________(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画线句子中“我”感到“震悚”有哪些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各项说法中,你认为与文段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想方设法为“我”买来一套,表明她尽管没有文化,却能够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B.文段中对长妈妈先是称“阿长”,后来称“我的保姆,长妈妈”,这表明“我”对她的态度有了转变C.“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这一句突出了“我”对阿长的敬意和感激D.这四本书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原因是书的刻印虽然粗拙,但图文并茂,内容很深刻(4)第⑨段的内容与长妈妈给我买绘图本的《山海经》这件事有什么内在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一再提到“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按你的理解,“我”为什么对这类书感兴趣?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⑩、段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表达方式,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________的感情。

网友回答

答案:3.D;解析:(1)  (1)“我”是一个对新奇事物有强烈好奇心,爱憎分明的孩子  (2)阿长是一个真诚、热情、淳朴、善良、关心帮助孩子的劳动妇女(2)想不到不识字的、曾经与自己有矛盾的阿长会给自己买书,别人不肯做,或是做不到的事,她居然能做成了(4)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增加了“我”对绘图的书的兴趣,此后“我”就更加努力去搜集这类书了(5)因为孩子对新奇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谈体验言之有理即可(6)  答案:记叙 抒情 深沉怀念、感激  命题意图:这是一篇课内阅读散文,将感知、理解、品析、感悟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文反映了少年儿童的生活,题目的安排体现下述观点:先客观题,后主观题;先局部,后整体;先文本,后迁移。阅读这篇短文,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粗读文章,整体把握;(2)细读文段,深入剖析;(3)弄清题目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思路解析:解答此类综合阅读题,我们可以结合文体特点,首先弄清涉及的知识点,然后反复阅读,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抓住要点进行分析,逐个突破。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