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也晚,关于头发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大都来自耳食。什么清朝初年勒令汉人把发髻剃成辫子,否则“留发不留头”呀,什么清末的留学生在外国剪去了辫子,回国后要装一根假辫子才能平安无事呀,等等,都未尝眼见。__________读到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除了恍若有悟的吃惊以外,实在很难有切肤之痛的感受。__________,知道在旧社会,与头发关系最密切的理发工人,是颇受社会贱视的,连家谱都不许上,也就是开除其宗籍,还很为他们不平。更值得一提的是,___________年轻时在进步的历史书籍里,读到太平天国起义是如何如何正义,但真正佩服太平天国的英雄,_________是看到了一副据说是翼王石达开的对联后。对联曰: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于理发师,更是想像诡奇,出于意表,妙不可言。一面惊叹这位太平天国将领的不羁之才,一面也想到这位王爷对理发师的感情,不但没有像旧社会上层人物那样卑视,而且还将自己睥睨人世的豪情寄托在他们的职业丰姿上,真是物与民胞,平等亲切极了。1.在上文横线上填写的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 )A.所以 并且 虽然 却B.因为 毕竟 虽然 却C.所以 虽然 即使 也D.因为 并且 虽然 却2.分析石达开的对联所用的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还很为他们不平”一句中“还”的意思该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本段,“我”借用石达开的观点来评价理发师,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A 2.对偶 双关 反问 3.“还”表示曾经有过的想法,而后来这种想法有所改变。 4.石达开是一代英雄,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他能有这样的气度和认识,实属开明。然而他曾经为之平反的人在今天却又反过来瞧不起别人,不仅有背职业道德,也有背贤人的恩德。 提示:1.A(注意把握分句间大的关系,如因果、递进、转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