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厂污泥浓缩池一般直径多大自来水厂处理是18万立方米的水量,污泥浓缩池一般直径多大?
网友回答
【答案】 一、沉淀池的类型
沉淀池有三种主要类型:平流矩形沉淀池、上向流沉淀池、上向流固体接触(悬浮泥渣)反应一澄清池.一般以平流沉淀池为最佳,特别在美国使用更好.这是因为这种池子水为稳定性好且容许较大的负荷.此类沉淀池可预先告知水处理情况,而且在流速高达两倍设计流速时也能运行,并不使水质恶化.矩形沉淀池易于设计和建造,且操作简单.
上向流反应一澄清池广泛用于欧洲国家,这种澄清池,特别是悬浮泥渣澄清池,在源水水质稳定和水力荷载恒定的情况下运行效果都很好,而且还能承爱水质和水力荷载的临时较大波动.
用于上向流反应一澄清池容许的水力负荷较高,且具备有效自动排泥装置,因此池身紧凑.排泥装置有一个简单计时控制的污泥阀,可去除多余的液化污泥.此种澄清池对水力和固体的冲击荷载相当敏感.所以要求操作人员更加注意,以利于有效操作.
对于整个处理工艺来说,沉淀经常被看作是最重要的单元工艺.有时,由于悬浮固体、硬度或总有机碳(TOC)含量高需加大混凝剂用量时,为保证滤后水水质,需进行有效絮凝并设计安全性高效果好的澄清池.这对于传统的快砂滤池尤为理想.当滤床是普通单层砂滤料和仅用硫酸铝(没有聚合物)作混凝剂时,澄清的程度是很重要的,因为滤后水浊度与沉淀水浊度成正比,所以为保证滤后水水质,应采用稳妥设计的沉淀工艺,以使沉淀水浊度小于2NTU.
最近几年,双层煤一砂滤料滤池和单层粗砂深滤床滤池使用很普遍,与这些类型滤池一起使用的沉淀池的设计不同于与传统的快砂滤池一起使用的沉淀池设计.当采用双层滤料或粗砂深层滤料滤池时,沉淀工艺能够承受更大的水力和固体负荷.单层滤料深滤床滤池经常用于直接过滤工艺,条件是源水水质一般、平均浊度小于10NTU,偶而浊度很高但小于50NTU.一些水处理厂已经成功使用了直接过滤工艺处理30NTU以上浊度的源水.另外,双层滤料滤池已被证实能有效处理进入滤池浊度为5―10NTU的沉淀水(图
2),一般来说,与双层和单层滤床滤池一起使用的澄清池所能承受的水力负荷很容易达到快砂滤池负荷的两倍.
二、均匀水力负荷
影响沉淀池设计的其它因素是每个池子的均匀水力负荷和矩形池的实际流动特征.水厂进水均匀分配到各个沉淀池是在设计阶段必须解决的水力问题.一些工程师认为如果所有沉淀池的出口都设置在同一高程,每个池子就会接受相同流量,而不用太考虑进口情况,这是不正确的.已经对6个平行的沉淀池做了观察,发现有40%之多的流量是不同的.因此,为了在这一组沉淀池中分酏相同的流量,认真设计每个池子的进水口是非常重要的.欲在多数沉淀池中得到相等的流量,就要使各沉淀池出口的水头损失大于进水口沿程水头损失,或者使用分流堰的方法得到.
沉淀池内的水流大多数不是层流,也不是活塞流.普通沉淀池停留时间计算为流量(Q)与体积(V)的比值,但由于短流,实际上停留时间约等于计算停留时间的30%―40%.进口的条件、沉淀池池型以及进水水温大大影响池内水流的稳定性.总之,水力负荷率越低,则死水区越大,短流程度越高.
三、进水口能耗
为达到给沉淀池配水的目的,提出并验证了在沉淀池进口放置不同挡板,目前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放置多孔挡板.对于特定类型的沉淀池来说,最有效的挡板只能通过水力模型研究确定下来.
在对两个不同类型的矩形沉淀池进行为期6个月的水力模型研究后,确定了多孔档板的设计标准如下:(1)孔口应均匀分布于挡板墙上,多孔挡板依次分布于沉淀池整个截面;(2)应提供最大数目的孔口,以减少孔口之间的死水区;(3)穿过扩散墙的水头损失应为0.3-0.9mm,以均衡通过整个沉淀池进口截面的流量,使絮体的破坏减到最小;(4)孔口尺寸应在均匀直径75-150mm之间,以避免被藻类和其它漂浮物堵塞,而且孔与孔之间的间隔应在250-400mm之间,保证扩散墙有足够的结构强度;(5)孔口的形式是直接指
向沉淀池出口的平行射流方式;(6)进口扩散墙应该位于进水口下游约1.8-2.1m处.
四、出口水流控制
离开沉淀池的水应在沉淀池末端宽度上均匀通过.有些人提出在沉淀池出口安装一个进口扩散型的布水墙.然而,从以住使用情况来看,出口布水墙的作用是很有限的,虽然它能减缓水流的速度,但实际上不能阻止沉淀池内的重力流.许多国家的水厂操作人员支持这个观点,因为他们经常观察到由于布水墙前的冲刷,出口布水墙下游絮体量增多.
沉淀池的类型对水力特征和颗粒沉淀特性影响很大.方形池、圆形池,长度小于宽度两倍的池子、180°转弯的池子以及深度非常深的池子一般都不是效果好的沉淀池类型.窄、长和浅渠类型的池子具有颗粒沉降的最佳水力条件.斜管沉淀池和层状斜板沉淀池具有最好的水力特性,因此沉淀效果好.
沉淀池末端集水槽的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沉淀池出水应该均匀地从垂直于水流方向的面上集水.对于平流矩形池来说,沉淀池出水的均匀收集一般是用沉淀池末端的多个长型集水槽完成的.美国大多数州的管理机构规定了每米集水槽最大水力负荷为11m3/h.然而,过去的事例表明矩形沉淀池在底流或表面有密度流存在时,用长集水槽实际上是无效的.但是,上向流类型的澄清池塘悬浮反应一澄清池还是需要这种集水槽.另外,有高速沉降装置的矩形池则需要把集水槽安装于沉降装置上方,以便从沉淀池的整个面积中收取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