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请列举详细方法

发布时间:2020-07-25 17:09:03

如上

网友回答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呢?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师应树立阅读教学新理念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就是教师应树立的阅读教学新理念。
  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不应再是老师的理解与认识的传达,更不应只是教学参考书的照本宣科,而是要重视阅读主体——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书籍对于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阅读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精神的自由交流,是心灵的对话与撞击。从这一意义出发,阅读教学必须注重阅读主体,即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二、课堂应讲究阅读教学方法
  光有阅读教学新理念还不行,还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方式与方法的指导。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品读等阅读方式,有助于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对象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例如对记叙文的阅读,就需要有整体感知能力,要能把握记叙的六要素,能够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文章的结构,了解其中穿插的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联系个人体验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等等。
  实践证明,“三步读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给学生提出朗读的基本要求或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比如,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一是要准确、清楚,使用普通话;二是要自然流畅,节奏停顿恰当合理,语气畅达;三是要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是默读,也要提出相应的要求,如不动唇、不指读、注意搜集信息等。通过这种初读,要求学生能了解文章大概内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能初步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初步了解人物的性格等。
  2.精读课文,深入研究。
  通过朗读,学会自己感悟、品析文章内容,这是精读课文的关键。所以,对文本的重要语段一定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以达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甚至有自己创造性体验的教学目的。一篇文章的中心、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人物性格的鲜明体现、情节的高潮等,往往是重要语段所要体现的,所以,精读重要语段就显得特别重要。
  3.品读课文,佳句赏析。
  阅读文章,找出其妙处,从欣赏的角度仔细品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其语言的表达效果,这是阅读的较高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赏析的方法,帮他们学会捕捉品析的角度。比如常见的品析角度就有:句子表达方式的判定,句中字词的品析,句中标点作用的分析,句子形式的欣赏,句子内容的赏析,句子表达优劣的比较,句子修辞手法的认识,句子内涵、含义的揣摩,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等等。具体到赏析语言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体味句子是否用到修辞手法、是否是特殊句式、某些词用得是否传神等。
  三、应注重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1.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及传统教法的影响,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上较为严重地存在着重记忆轻理解、重接受轻探究、重练习轻阅读、重课内轻课外的倾向。新课标中对初中生阅读量的规定和要求,使得我们必须拓展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因此,老师要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上多下功夫,比如,可以经常向学生推介新书,经常讲一些名人大家的读书趣事,还可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设名著讲座等。
  2.要指导学生制订读书计划。
  为了克服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老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和学生一起列出初中选读书目,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鲁宾逊漂流记》、《男生贾里》、《三国演义》、《水浒传》、《上下五千年》、《冰心诗集》等。另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杂志报纸有很多,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小小说选刊》等等,这些报纸杂志上的时事报道、时文、美文,不仅能丰富学生们的阅读种类,更重要的是能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其综合素养,有益于他们健康成长。
  3.要为学生提供阅读条件。
  课外阅读教学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缺少充裕的读书时间和能够阅读到的书籍。因此,应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探索和构建低负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任务及作业力求在课内完成,让学生在自习及课余时间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同时,还要在语文课内的阅读、写作、实践活动等课型中,力求课内向课外延伸,在这些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有机、有序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方法指导和心得交流。
  另外,班级还可以设图书柜,让学生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来充实,使班内学生可以互通有无,相互交换图书阅读,扩大图书阅读。当然,还可以进一步进行班与班之间的图书换读。如此,就可大大弥补学校馆藏图书的不足,改善学生课外阅读的环境!
  总之,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训练、揣摩的过程,必须讲究方法,循序渐进,不断积累,才能达到切实提高的目的。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