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历史上的三江源区曾是...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1 00:35:49

阅读《“中华水塔”——三江源》,回答问题。  ①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历史上的三江源区曾是湖泊密集,水草丰美,野生动物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连绵的雪山,奇异壮丽而面积广豪的冰川,再加上这里由于特定的地理、生态环境而形成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面积的高原湿地,使得这片神秘而辽阔无垠的土地涵养着丰富的生命之水。据有关资料记载,1960年以前,这里的年平均融水量曾达到17.02亿立方米。  ②三江源区丰富的地表、地下水源不仅是该区域内众多主干河道、湖泊,而且也是我国淡水资源重要的“补给站”;所以,长江、黄河、澜沧江才能同源于此。三江源区对调节“三江”中下游的水量与气候有重大作用,关系到全国的生态环境安全,被喻为“中华水塔”。  ③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降水量的减少,使得这里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冰川整体面积由1990年的166平方公里,退缩为2000年的134平方公里;有些山峰雪线上升竟达340米;玛多县原有大小湖泊4077个,目前已有一半干涸,其余湖泊水位下降了2~3米;长江源头的沼泽地已有90%干涸;60%的河道断流;从1961年以来,黄河上游年平均流量正以每十年45.3立方米/秒的速率减少。同时,草场超载放牧,大规模近似疯狂地淘金、毁林、挖虫草、猎杀野生动物等人类的这些不合理行为,对三江源区已逐步恶化的生态环境来说,无疑是________。  由此,首先引发的严重问题就是水资源的________及整体供水量的递减。这不仅严重影响并________了三江源区与“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域的居民生活与经济发展,而且对亚洲________全球的气候带来一定冲击。  ④________。于是2003年,建立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人工增雨、生态移民等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到2010年,保护区内的草地植被覆盖面积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增加到20%~40%。到那时候,水源涵养量可增加到13.2亿立方米,向“三江”中下游地区增加输送12亿立方米水量,有效地缓解日益加剧的水资源危机。(1)为什么将三江源喻为“中华水塔”?能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再写出一个有创意的比喻吗?请展示你的才华。(字数不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语境,第③段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恰当的词语是[  ]A.推波助澜  枯竭  制约  甚至B.助纣为虐  干涸  限定  和C.雪上加霜  枯竭  制约  乃至D.推波助澜  流失  限制  甚至(3)请细读第③段中画有横线的句子,完成填空。(字数不限)    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后,导致、、、、、。(4)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应补写出一个怎样的句子呢?请从以下两句中自选一句,将序号填在下面的答题中,并简要说明理由。①享有“中华水塔”美称的三江源岌岌可危,引起了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一场造福后代的环境保卫战打响了。②各级政府领导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高度重视三江源区的保护问题。答:选________句,理由是________(5)由于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黄河源头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黄河入海口在1997年竟然300多天无水入海。水资源危机的魔影正一步步向我们逼近……请在黄河源头立起的警示牌上写出你想说的话,呼吁人们呵护“中华水塔”——三江源。(30个字以内)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①评卷中扣住“供给水源”、“调节水量、气候”等要点赋分。②比喻恰当、新颖。    示例:中华乳汁  生命补给线  绿色之肺  环境调节器(2)C(3)    (4)选出第①句,并能把握“承上启下”特点。选出第②句,能答出引出下文。(5)构思新颖,语言优美;内容表达基本符合限定范围,语言表达一般;内容表达不太符合限定范围,语言表达较差。示例:但愿三江源的最后一滴水不是人类的眼泪。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