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东南丘陵某地区不同年代植被状况图.20世纪50年代一

发布时间:2021-02-17 19:20:0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东南丘陵某地区不同年代植被状况图。20世纪50年代一支考察队从S点业发沿线考察该山区的自然资源,最终到达最高峰,考察日志中记录道:“河谷地带都有河流发育,山区植被茂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县界沿__________分布。

    (2)20世纪50年代,该地区拟在图示山区修建取水口,为城市供水(城市位于图示地区东南),M、N两地中哪个更合适?为什么?

      (3)20世纪70年代,来自取水口的供水总量减少且供水不稳定,试分析其原因。

      据图示信息,就该地区今后的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荀子认为:“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音yuán tuó)、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材料三:

阅读材料请回答:

    (5)材料二体现了古人的一种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时期江南地区在土地资

源开发中哪些方式违背了这一思想?应当如何评价?

    (6)材料三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历史上的哪个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古代中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商朝、西周的时候,人们就懂得了在农业种植中施用草木灰和绿肥;到战国时期,国家已有正式的法律条文,约束乱砍滥伐的行为;历代都对山林实施国家管理经常封山育林。  

    (7)请根据材料二和四运用唯物的辨证的观点说明,古代保护生态的各种做法对当今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有哪些启示?    

材料五: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结合材料和下面的案例分析问题:

      (8)为构建资源能源节约型社会,我国政府一直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这将产生什么经济影响?


网友回答

答案:

(1)山脊线(或分水岭)

(2)M处   

      因为①M地上游是一山间盆地,有多条河流汇集流域面积大,汇集水量大。

      ②上游有一湖泊,可以调蓄径流,能提供较稳定的水源供应。

(3)①过渡砍伐,毁林开荒,使森林覆盖率锐减。水土流失加剧。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面积缩小,削峰补桔(或调蓄)能力下降。

      ③围湖造田,过渡垦殖,使耕地面积大增,农业耗水增多,所以供给城市水量减少且不稳(只要符合图意,可酌情给分)  

      ①退耕还林,恢复植被,退耕还湖,改善生态环境

    ②走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道路   

    ③加强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④改良红壤,提高土壤肥力(任意答三点即可)

(5)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保护生态平衡。

围湖造田(圩田)、向山要田江南土地资源得到进—步开发,促进江南农业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创造了条件,但是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对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影响,容易引起水旱灾害。

(6)事件:1958年的大跃进。(或大炼钢铁)

原因: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犯了“左倾”错误;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高指标;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或违背了八大关于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

影响: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全民大炼钢铁毁林烧山,植被遭到破坏,水土大量流失,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7)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的基本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统一起来,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8)①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提高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水平。

    ②有利于我国高耗能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③有利于我国节约资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④有利于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