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攘外必先安内,攘外必先安内啥意思?
网友回答
最早的出处大约是宋初的赵普给宋太宗的折子中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但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是在孙中山去世之后蒋介石搞白色恐怖的时候提出的,从1927年开始,一直到1936年西安事变之前,都是这么说。
所以应该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蒋介石在考虑和日军作战还是先打共产党的时候说出的话。
蒋介石说:古人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意思就是先要平定内乱,然后可以抵御外侮,这话有至当不移、颠扑不破的至理。日本人侵略是外来的,好像是从皮肤上渐渐溃烂的疮毒,土匪捣乱是内发的,如同内脏有了毛病,这实在是心腹之患;因为这个内疾不除,外来的毛病就不能医好,而且即算医好,也还是无济于事,到了最后,病人还是要断送在这个心腹内疾。无论日本人怎样凶险,我确信日本帝国主义终归一定会失败在我们面前,一定可以由我们一般革命军将士的手里来将他们消灭。我们应当坚确认定革命军当前的责任,第一个乃是剿匪来安内,第二个才是抗日来攘外。要晓得剿匪的工作,实是抗日的前提,要抗日就要先剿匪,能剿匪就一定能够抗日。大家总要记住我们革命的生死成败,我们国家的绝续兴亡,在目前完全决于剿匪,剿匪如果失败。那就一切都要失败,都不可挽救,你想匪都剿不了,那里还能抗日,这不是自欺欺人之谈吗?
网友回答
“攘外必先安内”
1、基点是强调先安内,将安内摆到首要位置,以安内为攘外的必要条件;
2、同时,也未否定攘外的必要性,将攘外悬为政策的基本目标。
也就是说,先安内的判断,是和攘外的目标相联系的,要攘外必须先安内,攘外是目的,安内是基础。
3、出处
最早的出处是宋初宰相赵普在给宋太宗的折子中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当内外交困,面临重大统治危机时,历代统治者为应付危机、维护统治,常常以安内为中心,“安内”、“攘外”并举。
4、事例
春秋时期,面对外部戎狄侵扰,内部王室衰微、诸侯相争的局面,管仲为齐桓公提出口号“尊王攘夷”——先“安内”以“尊王”,“尊王”而后才能“攘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