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宝堂记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7:56: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墨宝堂记 苏 轼   世人之所共嗜者,美饮食,华衣服,好声色而已。有人焉,自以为高而笑之,弹琴奕棋,蓄古法书图画,客至,出而夸观之,自以为至矣。则又有笑之者曰:“古之人所以自表见于后世者,以有言语文章也,是恶足好?”而豪杰之士,又相与笑之,以为士当以功名闻于世,若乃施之空言,而不见于行事,此不得已者之所为也。而其所谓功名者,自知效一官,等而上之,至于伊、吕、稷、契之所营,刘、项、汤、武之所争,极矣。而或者犹未免乎笑曰:“是区区者曾何足言,而许由辞之以为难,孔丘知之以为博。”由此言之,世之相笑,岂有 既乎? 士方志于其所欲得,虽小物,有弃躯忘亲而驰之者。故有好书而不得其法,则椎心呕血几死而仅存,至于剖冢斫棺而求之。是岂声、色、臭、味足以移人哉。方其乐之也,虽其口不能自言,而况他人乎!人特以己之不好,笑人之好,则过矣。 毗陵人张君希元,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迹至多,尽刻诸石,筑室而藏之,属余为记。余,蜀人也。蜀之谚曰:“学书者纸费,学医者人费。”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世有好功名者,以其未试之学,而骤出之于政,其费人岂特医者之比乎?今张君以兼人之能,而位不称其才,优游终岁,无所役其心智,则以书自娱。然以余观之,君岂久闲者,蓄极而通,必将大发之于政。君知政之费人也甚于医,则愿以余之所言者为鉴。                             (注:本文为熙宁五年(1072)作者任杭州通判时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不见于行事                   行事:做的事情 B.自知效一官                     效:效仿 C.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喻:说明   D.必将大发之于政                 大发:充分发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人焉,自以为高而笑之         未知生,焉知死 B.是区区者曾何足言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C.则椎心呕血几死而仅存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无所役其心智                   某所,而母立于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古今异义现象的是(    ) A.自以为至矣 B.而其所谓功名者 C.是区区者曾何足言 D.至于剖冢斫棺而求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上的人,有人喜欢吃的、喝的、穿的,有人喜欢书法字画,有人认为当官才是名士的追求,也有人对功名不屑一顾,各人有各人喜好。 B.钟繇椎心呕血,甚至挖掘坟墓,是因为有所喜好。作者虽然没有对他的行为做出直接的评论,但是从“弃躯忘亲”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钟繇行为的否定。 C.学书法的人要耗费很多纸张,学医学的人要消耗很多生命。喜好功名利禄的人,如果没有与之相称的才能和实践而骤然去当官,会贻误苍生。 D.本文虽是一篇“记”,但是并没有花很多的笔墨描写写张希元的墨宝堂,而是通过世人之所好来论述道理,对张希元怀才不遇寄予同情。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人所以自表见于后世者,以有言语文章也,是恶足好?                                                       (2)方其乐之也,虽其口不能自言,而况他人乎!人特以己之不好,笑人之好,则过矣。                                                       

网友回答

1.B(效:胜任) 2.C(则:都是连词,就) 3.D(至于:句子中是“到了……的地步”之意) 4.B(“对钟繇行为的否定”错) 5.(1)古代的人之所以凭自己的行为表现被后人所知,是因为有名言文章传于后世,而字画这类东西哪里值得爱好呢? (2)在他喜欢它的时候,即使他自己也说不出为什么喜欢,更何况别人呢!人们只用自己喜不喜欢的标准,讥笑别人喜欢的事物,这是错误的。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