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借“申遗”扩大书法世界影响 前不久,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有关负责人在北京宣布,书法“申遗”的正式文本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这标志着具有中国文化代表的书法,踏上了申请成为“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旅程。 中国是书法艺术的母国,如果以殷商的甲骨文为发轫,已有3000多年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而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而佳作荟萃。书法,可以说是中国艺术最经典的表现形式,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精神。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拥有走向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当年毕加索偶然在博物馆中见到中国书法时震撼不已,他沉浸在那“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点画纵横中,在那“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气象中,发出了“这是艺术中的艺术”的惊叹。而日本的艺术界把中国书法称为“思想与造型的艺术”。日本早在我国汉代时。即派遣使者来学习汉字书法和儒学.日本书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一一圣德太子所书的《法华义疏》,就直接取法自我国隋朝书法。及至唐代,采中国学习书法的遭詹使更是众多日本书法史上的一代大师空海即是其中的代表.朝鲜、越南、马采西亚等国也派遣过来中国学习书法的使者。 然而,可能由于中国书法的历史过于悠久,艺术资源过于深厚,名篇佳作过于丰富,由此产生出一种文化“老祖母”心理,即自认为是最老的、最正宗的,别人肯定会尊重的.于是对外交流趋于封闭,对外展示趋于停滞,对外宣传趋于低迷。也正是这种心理阻碍了中国书法向世界推广发展的前景,遮蔽了中国书法向世界辐射传播的空间。而日本,却在书法国际化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和积极开拓.结果,不少欧美人认为书法是日本的艺术。 先前我国书法界对书法艺术国际化献少作为,以致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有时是缺席的.而近些年,我们依然没有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强烈意识和心理准备,去国外办书法展既不多,又主要集中在东南亚,而对艺术人气颇高、注重多元创作的欧美很少光顾,所以,我国不少名气很大、功力精深的书法大家如沈尹默、吴湖帆、丰子恺、马公愚、沙孟海、林散之、谢稚柳、王遽常等在欧美鲜为人知。于是,日本对其当代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颇为自信、自足;而韩国,尽管政府没有书法“申遗”的打算,但一些民间团体或个人却可能提出这种主张。 如今,中国书法“申遗”的步子已经跨出,但这仅是良好的开始,接下来,我们在书法教育、书法传承、书法创作乃至书法保护上更有许多具体的工作要做,同时,推动中圈书法国际化,我们既要有扎实的推介措施,又要有系统的策展计划,要多搞一些国际性的交流展和巡回展。这样才能达到提升中国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使古老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书法在国际艺苑上光彩照人的目的。 1.下列对书法文化“老祖母”心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种心理是基于中国书法的历史悠久艺术资源深厚,名篇佳作丰富而产生的。 B.这种心理认为中国书法是最老的、最正宗的,别人肯定会尊重。 C.这种心理直接导致了中国书法的衰落以及在国际影响上的缺席。 D.这种心理阻碍了中国书国际化的前景。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书法是以殷商的甲骨文为开端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最经典的表现形式,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精神。 B.日本书法艺术界高度评价中国书法,日本和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在历史上一直派遣使者来中国学习书法。 C.当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有时是缺席的时候,日本在书法国际化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和积极开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日本对其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很自信。 D.近年来我国在国外举办的书法展不多,而且很少在艺术人气颇高、注重多元创作的欧美举办书法展览,导致我国很多书法大家在欧美鲜为人知。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正因为日本在历史上不断向中国派遣使者学习中国的书法,日本书法才拥有了今天在国际上的地位 B.只要我们努力改变书法文化“老祖母”的心态,中国书法就能在国际上赢得它应有的地位。 C.如果中国不提出书法“申遗”,韩国政府或一些民间团体和个人就有一定会提出这个主张,这对于中国书法艺术母国的地位是不利的。 D.单靠书法“申遗”是不能达到提升中国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使中国书法在国际艺苑。
网友回答
1.C 2.D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