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人逸事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14:35:5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亡人逸事 孙犁 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据亡妻言,她19岁那年,夏季一个下雨天,她父亲在临街的梢门洞里闲坐,从东面来了两个妇女,是说媒为业的。她父亲认识其中的一个,就让她们到梢门下避避雨再走,随便问道:“给谁家说亲去来?” “东头崔家。崔家的姑娘不不大般配,恐怕成不了。” “男方是怎么个人家?” 媒人简单介绍了一下,就笑着问:“你家二姑娘怎样?不愿意寻吧?” “怎么不愿意。你们就去给说说吧,我也打听打听。”她父亲回答得很爽快。 就这样,经过媒人来回跑了几趟,亲事竟然说成了。结婚以后,她跟我学认字,我们的洞房喜联横批,就是“天作之合”四个字。她点头笑着说:“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 定婚后,她们村里唱大戏,我正好放假在家里。我们村有我的一个远房姑姑,特意来叫我去看戏,说是可以相相媳妇。开戏的那天,我去了,姑姑在戏台下等我。她拉着我的手,走到一条长板凳跟前。板凳上,并排站着三个大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留着大辫子。姑姑叫着我的名字,说:“你就在这里看吧,散了戏,我来叫你家去吃饭。” 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 结婚以后,姑姑总是拿这件事和她开玩笑,她也总是说姑姑会出坏道儿。 结婚已经好多年,有一次我路过她家,想叫她跟我一同回家去。她严肃地说:“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我只好一个人走了。 她在娘家,因为是小闺女,娇惯一些,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到了我们家,我母亲好下地劳动,尤其好打早起,麦秋两季,听见鸡叫,就叫起她来做饭。又没个钟表,有时饭做熟了,天还不亮。她颇以为苦。回到娘家,曾向她父亲哭诉。她父亲问:“婆婆叫你早起,她也起来吗?” “她比我起得更早。还说心痛我,让我多睡了会儿哩!” “那你还哭什么呢?” 我们那村庄,自古以来兴织布,她不会。后来孩子多了,穿衣困难,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几个孩子,也都是她在战争的年月里,一手拉扯成人长大的。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在她生前,我曾对孩子们说:“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我们结婚四十年,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我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笑容。 (有删改) 14.本文写了“亡人”的哪些“轶事”?这些“轶事”是如何组织在一起的? 15.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亡人”什么样的情感? 16.文中的“亡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17.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天作之合”蕴含了哪几层深意。

网友回答

14.①嫁到“我”家,纯属偶然;②见“我”看她,害羞离去;③叫“我”专程接她回去;④认为太苦??回娘家哭诉;⑤自己织布;⑥向“我”询问为何把布寄到她娘家。这些“轶事”是由“我”对她的深深的思俵串连起来的(或:“我”对她的思念是全文的线索)。 15.第一处:害羞,好奇,紧张,期待;第二处:幸福,满足,认为自己有价值(或:对丈夫恩爱)。 16.旧思想浓重(或:有旧观念)(1分);从怕吃苦到勇挑重担,吃苦耐劳(2分);善良、慈爱,对丈夫充满爱意(2分)。 17.①旧式婚姻并非都是不幸的,偶然的结合也能带来幸福;②表达了对亡妻的深深感激与思念;③启示人们婚姻的幸福与一个人对家对孩子对配偶的责任有关。 解析: 14评分建议:六件“轶事”写全得4分,少一件扣1分,扣完为止。线索2分。答按时间顺序组织起来的,可得1分。其它答案非经全组讨论不得分,意思对即可。15.评分建议:一个要点1分,答到六个点即可。其它答案经全组讨论确认后才可给分。16.略17.评分建议:一点2分。评分时按照①对旧式婚姻的评说;②对亡妻的情感;③对阅读者的启示三个方面评判,意思对即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