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33:58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选自《孝经·开明宗义章》)(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尼居       居:闲居B.曾子侍       侍:侍坐,即侍孔子而坐C.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敏:聪敏、达D.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毁:毁灭(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汝知之乎/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B.夫孝,德之本也/夫战,勇气也C.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D.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实行孝道,开始于侍奉亲属,推广于侍奉君王,最终的目的则是立身行道。B.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自身有所建树,实行正道,把声名显扬于后世,以此来光宗耀祖,则是实行孝道最终的目的。C.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曾子离开坐席站起来说:“曾参不够聪敏,如何能知道呢?”D.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的身躯四肢、毛发与皮肤都是从父母那儿继承来的。

网友回答

答案:1.D;2.B;3.A;解析:(1)毁:污辱或玷污。(2)都是发语词;A代词,这/助词,的;C介词,在/介词,对于;D连词,来,用来/介词,用。(3)  应是“开始侍奉双亲”。  [参考译文]  孔子坐着,曾子陪伴着他。孔子说:“古代圣王有一种最高的德行,最重要的道理,用来顺服天下,老百姓因此和睦,君臣上下没有怨恨。你知道这种道德吗?”曾子离开座位恭敬地回答:“曾参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呢?”孔子说:“孝道便是道德的根本,教化由此而产生。返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告诉你。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接受来的,不敢使它们受到诽谤和损伤,这是实施孝道的开始。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扬名于后世,使父母尊贵,这是施行孝道的归宿。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服侍君主作为继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才是孝道的最终归宿。”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