圬①者王承福传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53:0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圬①者王承福传 韩 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 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它所以养生之具,皆待 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 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有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注:①圬wū:粉刷墙壁。     ②镘màn:粉刷墙壁的工具。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色若自得者          色:神色 B.必蚕绩而后成者也          蚕绩:养蚕织布 C.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以:介词,把 D.食焉而怠其事          而:连词,表承接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明社会分工必要性的一项是 ①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②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③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 ④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⑤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 A.③④    B.①③    C.②⑤    D.④⑤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本篇名为人物传记,实际上与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不一样,它主要通过圬者之言来阐发和宣扬作者自己的思想观点。 B.圬者认为社会是有一定分工的,也只有承认社会分工的必要性,才能安心于自己所做的事业,得到自己应有的利益而问心无愧。 C.圬者经常到富贵人家干活,见证了许多富贵人家由盛而衰的变化,借此劝告人们不可“食焉怠其事”。 D.本文言辞犀利,直接揭露当时社会吏治的腐败;写人叙事,简明扼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网友回答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解析: 【小题1】D(表转折) 【小题2】B②④⑤不能直接表现社会分工必要性。 【小题3】D(“言辞犀利,直接揭露当时社会吏治的腐败”不妥) 参考译文: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认可的功勋。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镘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1分)当时房租.食物价钱的高低,来增加或降低(1分)他粉刷墙壁的工价,(然后)交给房主约定的租金(1分)(句意1分)。有钱剩余,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 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然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所以,国君的责任是治理我们,使我们能够生存,而各种官吏的责任则是秉承国君的旨意来教化百姓。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泥馒子去游戏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用力使它拥有智慧。这样,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应该的。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 “唉!我拿着镘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他们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原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也有的说:‘人死了,财产都充公了。’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1分)光吃饭不做事(1分)遭到了天降的灾祸(1分)吗?(句意1分)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要去充数占据高位的结果吗?不正是多做了亏心事,明知不行,却勉强去做的结果吗?也可能是富贵难以保住,少贡献却多享受造成的结果吧?也许是富贵贫贱都有一定的时运,一来一去,不能经常保有吧?我的心怜悯这些人,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喜爱富贵,悲伤贫贱,(1分)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1分)” 他还说:“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一个人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