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比喻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35:2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说比喻    刘向《说苑·善说》记惠子论“譬”,说“弹之状如弹”则“未喻”。皇甫湜根据“岂可以弹喻弹”的意思,总括出比喻的原则:一方面“凡喻必非类”,另一方面“凡比必于其伦”。杨敬之《华山赋》里有“上上下下,千品万类,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几句,恰可移作皇甫湜这两句话的阐释。  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擅长,一到哲学思辨里,就变为缺点——不谨严、不足依据的类比推理。讲究名辩的《墨子·经(下)》论“异类不比”,还举例为证:“木与夜孰长?智与粟孰多?”口语以及文学辞令相反地认为“凡喻必非类”。成语不是说什么“斗筲之人”、“才高八斗”么?墨子本人和大大小小的理论家一样,常常受不了亲手制造的理论的束缚,比如他在开卷第一篇《亲士》里,就满不在乎自己斤斤得明的道理,竟把“智”和“粟”类比起来:“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木的长短属于空间范围,夜的长短属于时间范围,是“异类”的量,不能相比。但是晏几道在《清商怨》中说:“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这不就把“异类”的量较一下长短么?明人诗“鄂君绣被寒天香,江水不如残夜长”,清人词“人言路远是天涯,天涯更比残更短”,不就更直接爽快地用同一尺度来测量“异类”的空间和时间么?外国成语不也说一个瘦高个子“像饿饭的一天那么长”么?可见“智”与“粟”比多,“木”与“夜”比长,在修辞上是容许的。所以,从逻辑思维的立场来看,比喻被认为是“事出有因的错误”,因而也是“逻辑不配裁判文艺的最好证明”。  造型艺术很难表达这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情景。宋人词“溪上群山。戢戢(j0 j0,聚集貌)分驼背”,金人诗“骇浪生奔马,荒山卧病驼”,近人诗“晚山如骆驼,坐卧夕阳边”,都在比山峰如骆驼,也都不失为以物拟物的贴切比喻。怎样把似驼而非的山写入“物质的画”呢?把山峰画得像一头骆驼么?画了山峰,又沿着它的外廓用虚线勾勒一头骆驼么?画一座大山,旁边添一头小骆驼,让观者即异见同么?模仿《梨子连环图》的办法,在衔接的一幅幅里,画山峰一步步转化,到头来变成骆驼么?这都说不上是山水画,而只是开玩笑的讽刺或滑稽罢了,因为滑稽手法才常常“把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相似转变为全部相等”。 (1)皇甫湜总结出构成比喻的两个原则,这两个原则,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________;二、________。(答案两条均限在15字以内)(2)二段引述了墨子的一个比喻和晏几道的一个比喻。墨子的比喻,本体是________,喻体是________;晏几道的比喻,本体是________,喻体是________。(3)二段末句所说的“逻辑不配裁判文艺”,其含意是什么?(答案限40字以内)(4)下列叙述不合文意的两项是[  ]A.比喻是一种文学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到;而比喻的构成是有一定原则的。B.比喻其实就是类比推理,它只能在文学领域里运用,在哲学领域是拒绝运用的。C.墨子认为“异类不比”,反对运用比喻,可他有时又不自觉地运用了比喻。D.逻辑学家认为,有些人运用了比喻,是因为不懂得异类的量不能相比,所以,可以把它看成“事出有因的错误”。E.造型艺术不能运用比喻的手法,绘画也是这样。如形容荒山,诗文中可以说“荒山卧病驼”,绘画却难以这样去表达。

网友回答

答案:略解析: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2)圣人能为天下器,江河能大,相思情深,天涯路长。  (3)逻辑思维和文艺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不能用逻辑思维去衡量文艺思维。  (4)B、D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