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柔软与坚硬”800字过些既可.话题相关材料:“有人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软胜过坚硬.有人说:当柔软的舌头化为灰烬时,坚硬的牙齿却变成了化石,时间的磨砺终会彰显坚硬的力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语文
网友回答
【答案】 “柔弱与坚硬”话题作文分论点示例
1.柔软如丝,织出人生华美的彩帛;坚硬似铁,彰显人生刚毅的品格.
丝丝柔情,演绎人间最美的童话;铮铮铁骨,谱写世间无数的传奇.
(以上可当作文开头部分)
2. 柔软与坚硬,提升人生的境界;
柔软与坚硬,彰显个性的魅力;
柔软与坚硬,应对人生之莫测.
3.柔软与坚硬,乃克敌制胜之法宝;
柔软与坚硬,能破解生活之难题;
柔弱与坚硬,可构建和谐之社会.
4.柔软与坚硬,塑造好老师;(学校)
柔弱与坚硬,成就好父母;(家庭)
柔弱与坚硬,开创好人生.(个人)
【以下属转载】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也许是辽河水滋润的缘故,白柳条的性格极柔顺,修长的枝条可以做出各种图案;常有人用它编织出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剥去外皮,剩下枝骨,光滑泽白,任由抚弄.有多少诗情画意,都可以糅入枝条一展神奇.
柔韧,让白柳条的生命增值.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当你面对挫折和失意时,应该柔韧一下自己,让生命展示一幅崭新的图案.于是,便有了一个全新的自我.
请以“柔韧与坚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之前请精心构思,最好先列个提纲,想好了再动笔,匆忙下笔往往会损失更多的时间.请注意自己的书写,清爽整洁的卷面对自己以及阅卷者都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作文点评:本次作文为给材料关系型话题作文,所以审题时就要考虑材料的限制性和话题的限制性,就话题而言,是要论述或阐释“柔韧”和“坚硬”的关系,就材料而言,是人应当在面对挫折和失意时应该柔韧一下自己,把这二点综合起来,也就是说,这篇作文我们必须去说这两者的关系,但重点是说柔韧.
我们再来看两者的关系,两者表面上看似矛盾的,其实是相互统一的结合体,刚柔并济,向来是中国人所提倡的,柔为表象,刚为内在,柔韧和坚硬是书写人生的两支笔,交错着写下人生的欢笑与泪滴.水是柔韧的,可以九曲十八弯,却能汇入大海;小草是柔韧的,任风摇动,却可以铺展成万里大草原.高山巨岩伟岸雄壮,需要有潺潺流水的滋润;雷鸣暴雨能洗涤大地,也有丝丝细雨润物.只有坚硬,没有柔韧,生活的画面就不能完整.坚硬有时让我们失去了不该失去的东西,柔韧有时却让我们得到了意想不到的东西.
宁折不弯,表现的是一种坚硬,但后果可能是:他再无福“消受”明天的朝阳了.不耻于暂时的弯腰,体现的是一种柔韧,结果:可能会是意想不到的.坚硬和柔韧是抒写我们人生的两支笔.我们要懂得而且应该交替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我们七彩的人生.只懂得坚硬或者只懂得柔韧的人生都不是完美的人生——它只是一道残缺的风景.
本次作文最大的缺点是相当一部分同学偏离了话题,大谈柔韧却只字不提坚硬,又有一部分同学提到了坚硬,但是坚硬变成了挫折和困难的特征,于是我们要以柔韧去战胜克服它.
错别字是要注意的,如“韧”字,以柔克刚的“刚”许多就写成了“钢”等.卷面较以前有所进步,但离高考的要求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需要一提的是个别女生的字写得太小,一般来说,要占到格的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
“柔弱与坚硬”话题作文分论点示例:
作文例文:
大漠中的温柔
夕阳古道边,马车溅起飞扬的尘土,温柔的女子呵,带着“大汉王朝”的希望,系着整个民族的兴衰,从此踏入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
驼铃声声,昭君啊,怎么适应这恶劣的环境?飞沙弥漫的帐蓬外谁用琵琶弹奏了一曲催人泪下的《边塞曲》,而你这外表娇柔的女子怎会有如此坚强的心灵?一去边塞永无消息,“独留青冢向黄昏”,在那个黄沙漫天飞舞的异国领地,你习惯吗?
王昭君,一位美丽的女子,却扛住了一个倾颓的王朝,稳住了半壁江山,柔韧的外表与心灵流传至今.四大美女之一的她为何有男儿般的气慨,我最佩服的便是昭君,说她是美女一点也不浮夸.美,不是只有外表的,重要是心灵是气质.这位汉朝女子却有如此般的气质,便是女中豪杰.
娇柔和坚强成了一个人的灵魂.高贵的灵魂是将娇柔与坚强完美结合的,只有坚强的灵魂是鲁莽,只有娇柔的灵魂是做作,(认识深刻)历史长河中多少鲁莽的豪杰勇士,也有多少带着胭脂味的公子,而王昭君却是卓而不凡的璀璨明珠
大漠边又传来琵琶声的呜咽.昭君啊,你是否想你生活的故土,是不是想念家乡的父老,烽火台上的狼烟是不是你生活的寄托.古道边你洒下了多少晶莹的泪珠,没有人知道你的苦,所有人都看到你转身离去的豪迈.没有人看见你的泪,所有人都见你挥手离去时的笑靥如花.没有人听到边塞传来的《琵琶曲》,所有人都感受了没有硝烟的和平.昭君啊,你是大漠里的鲜花,虽然终会被黄沙掩盖,却散发出了一缕清香.(本段采用了“没有……所有……”的排比段的形式,句式工整,内容丰富,语言简洁而不失形象)
断断续续的琵琶声,呜咽的风声,飞舞的黄沙,都在告诉我们,一位柔情似水却坚强的女子的苦楚.昭君温柔的性格有多少诗情画意糅入历史中一展神奇,坚强的心有多少人称颂.
昭君温柔的性格坚强的心,使她的生命增值!(必不可少的点题句)
评:新颖别致的题目——“大漠”与“温柔”的相反相承.本文的构思选材,值得不少同学去借鉴.抓住一点,不计其余;不求广度,但求深度.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本文启示我们:阅读,要讲究深度;读懂一个人,读透一个人,知晓其生平,熟知其诗文.
生命如高山流水
多少韶华流逝,岁月无痕.昔日,屈子行吟泽畔,啼零江边,却不似史迁与时俯仰.待生年已去,来者思其志行,此二人都是先哲.为何一个舍生取义,葬身鱼腹;另一个却隐忍苟活?殊不知命运多舛失意迷惘之时,心曲万千,无非高山流水也.
夫山坚不可摧,在失意时永葆心性之坚,慷慨赴死却无悔意,此人当可称道.夫水,流动时幽然呜咽清淡柔顺至极,操此之心当与艰险周旋,曲屈盘旋而行,最终壮志得遂,此情亦是可叹.
山是沉重之化身,注定其格调高而其境深.多少英雄带着这理性的光芒消逝,多少灵魂在最终的权衡中永远升入天堂.
水是灵秀之结晶,其意妩媚柔顺.水中浮萍漂零不定,莲上露珠翻飞不下,不都是在诉说着一种思想,一种哲学吗?山间溪流,平原江河,天际海洋,它们不是连成一体的么?它们靠着一种理念,一丝不灭的希望支撑,在漫漫长路上蜿蜒前行,最终流入大海,成为永恒.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却能“退论书策以抒其愤”,终于名垂青史.他们是明智的,与时俯仰是最佳的选择.
悲剧之美,最能震撼人心.而高山流水般的人生,往往是悲剧.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在这种情思的感染下,屈原如山般坚强,其志气也如山般恒定,他死去的躯体化为一座人格的高山屹立古今.身遭宫刑,为世人所不耻,但司马迁隐忍苟活,只为那未竟的史书,流水般的坚韧,终于成就了《史记》这一千古绝唱.
走人生之路,往往是高山在后,大河在前,唯有以山之坚硬,水之柔韧,才能履险如夷!
评:本文语言精练,极富文言特色,是一大亮点.本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哲理的沉思,从发展等级来看,当属立意深刻.从行文来看,当属类比行文,写高山流水,为浓墨;写人生,为淡彩.
给生命一个弧度(评:标题新颖别致)
人生路漫漫,莫不有挫折和失意之时.给生命一个弧度,柔韧一下自己,生命就可能展示一幅崭新的图案,创造出更富有激情与挑战的人生.(首段提出观点)
晨风中的白柳长舒舞袖,尽情轻歌曼舞.柔顺修长的枝条可以折成各式图形,柔韧使它的生命增值.这正说明了一个道理:生命需要柔韧,需要一个弧度.(正确使用材料,证明观点)
给生命一个弧度,会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当你遇到困难,顽强抵抗的精神固不可少,但顽强的同时也需要柔韧.如果只是一味顽强抵抗,不讲求方法,就可能造成既浪费时间,又收不到成效的后果,此时不妨柔韧一下,高速心态,多方面仔细考虑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说不定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灯丝材料时,曾试过一千多种材料,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不屈不挠,将自己认为可能的东西都用来试制灯,最后终于成功.柔韧一下,会有奇迹出现.(说理论证,分析透彻)
当然,柔韧并不是表里如一.它只是表现在外部形态上,而它的内在本质却如钢筋一样坚硬.我国的太极拳,看似步履平缓,动作柔软且缓慢,但其中却蕴藏着一股巨大的力量,外柔内刚,变幻莫测.柔韧与坚硬是相互统一的,缺一不可.(辩证分析)
生命的弧度,无不体现着柔韧与坚硬,用力拉一只弓,便会产生一个小小的弧度,不要忽视这一小小的变化,因为它所产生的力量将会使一支待发的弓箭得到延续.大石下的一粒种子,经过风雨的滋润长出一棵幼苗,它冲破岩石的阻拦,享受到阳光.搬开巨石,不难发现,正是柔韧的小草给自己一个弧度,才能重见天日,可见柔韧的背后,蕴藏着多么大的力量,忽视柔韧,你就可能忽视一次发展的机会.(弓与种子的论据,典型,分析到位)
柔韧,不是软弱的体现,而是正确看待事物的一种方法.坚硬,并非一定要表现于外表;那样会使自己在敌人面前暴露无遗,人,需要外柔内刚.
人生的篇章,由我们自己去谱写,当遇到困难挫折时,柔韧一下,给生命一个弧度,迎接你的将是一个灿烂而辉煌的明天.(点题,扣题,强调观点)
总评:本文准确地把握了话题中二者之间的关系,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辩证地说理,充分体现了关系型话题作文的特点.此外,作者驾双语言的能力也值得肯定,是一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优秀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