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之美与夜登华子冈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6 23:06:07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 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阅读试题: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上使外将兵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C. 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倘能从我游乎? ②请从吏夜归。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5.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2)夕日欲颓 ()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
  B.“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C.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告诉朋友他自己要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D.甲文提到谢灵运,带有自豪之感,期望与他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同时与开头呼应。

网友回答

参考答案:
  1.C
  2.D
  3.示例:①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②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4.示例:“猿鸟乱 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5.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6.(1)消散 (2)坠落 (3)欣赏
  7.C (委婉希望朋友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翻译:
  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微波荡漾,和水中有月影一同上下动荡。冬天远处的山火,忽明忽灭地闪烁在树木之外。深巷里的寒犬,叫声像豹子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静默无声,更多地想起从前你与我携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展翅飞翔,晨露打湿了河边的青草,早晨麦田里传出雉鸡的叫声,这些美好的景色已经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而这其中实在是有深奥的趣味啊!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