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臭氧空洞的警示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0 22:54:05

南极臭氧空洞的警示           余人杰①荷兰科学家们正在利用欧洲航天局一颗卫星上的全球臭氧监测实验仪器得出的数据,跟踪研究南极上空一个正在扩大的臭氧洞。他们获得的图像和大气资料表明,这个臭氧洞在今年8月中旬出现并开始扩大。一个月后,臭氧洞面积大约2500万平方公里,约有2500万吨臭氧流失,而且以上数字还在进一步扩大。②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洞,当时臭氧洞的面积和深度都在迅速扩大。但是更早的资料表明,臭氧洞最初发生在1976年。它是指臭氧总量低于200多布森单位的闭合低值区,并非是一点臭氧也没有的什么“空洞”。臭氧量的正常值应为310至320多布森单位。③在南极的冬季(北半球夏季),上空会出现巨大的旋风,风暴也把大量空气吸引到南极上空。由冷空气、云层形成的静止的“孤岛”释放来自全球各地的卤素。到了春季(北半球秋季),太阳的热量“激活”这些卤原子,使它们迅速同臭氧发生反应,破坏臭氧层,形成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是全球大气中臭氧含量正在不断减少的集中反映和证明,引起世人极大不安和特别关注。④科学家们指出,大气中臭氧含量每减少1%,人类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大约2%,还会引起其他多种疾病;而目前全球大气中的臭氧含量约已减少5%,原因何在?罪魁祸首则是人类活动排放出的大量氯和溴的化合物(卤素)的破坏作用。因此,南极上空再次出现臭氧洞实际上是一种早期示警信号,它提醒人们如果大气中的卤素和含氯氟烃污染物继续无节制地排放,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1.本文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事实?它给人类以怎样的警示? 2.选文第①段中使用了“大约2500平方公里”“约有2500万吨” 这样的数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地球上的臭氧洞最初发生在哪一年?人类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洞的?4.选文第②段说“它是指臭氧总量低于200多布森单位的闭合低值区,并非是一点臭氧也没有的什么‘空洞’”,其中“它”指代的是什么?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5.试概括第③段的大意。6.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减少会对人类产生什么危害?7.造成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的原因是什么?8.由这篇文章你受到什么启示? 

网友回答

答案:见详解解析:1、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且正在不断扩大,这是全球大气中臭氧含量正在不断减少的集中反映和证明。它提醒人们如果大气中的卤素和含氯氟烃污染物继续无节制地排放,将会导致严重后果。2、用这些数字不仅使问题说お得明确,而且能更准确。3、资料表明,地球上的臭氧洞最初发生在1976年。 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洞。4、臭氧洞。下定义、列数字。 5、示例:说明“臭氧层空洞”是如何形成的,并指出南极出现臭氧洞的实质。6、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减少使人类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增加,还会引起其他疾病。7、是人类活动排放出的大量氯和溴的化合物(卤素)的破坏作用所致。8、示例:人类正在为当年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破坏环境的行为付出代价,臭氧洞的出现就是一个警告,愿我们能够就此警醒,停止破坏环境的短视行为,还大自然一个洁净的面貌,大自然必然还我们一个清新舒适的环境。   提示:1、本题可以和我们学习的课文进行比较,能使我们对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从自己出发,重视我们的环境问题,关注我们的环境问题,并为环保作出力所能及的事。 2、在这样的文章中数字是一种很有说服力更准确的语言,我们要结合它的这一特点回答问题。 3、这样的题目看起来是让我们找一个固定的答案,实际是告诉了我们这种环境问题发生的严重程度,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4、本题考查指代词的作用以及说明方法的运用,我们要结合这样的练习题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5、这样的归纳有利于我们揭示文章的中心,从整体的高度对文章进行分析和理解。 6、通过这样的题目,我们更能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自身出发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7、本题的目的一是让我们对题目进行回答,找出真正原因,以便能在实际生活中注意避免お克服。 8、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我们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更好的理解文章所提出的问题,并结合亲身的感受对环境问题加大关注的力度,同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