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声。(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0 17:43:17

  同期声。(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  凌晨3点多钟,冲锋舟上的呼唤有了回音,人们发现第一个营救目标——空军高炮五团——五营战士苟峰。  同期声。(施救过程中的现场声,使劲、慢点……)  凌晨5点多钟,二号冲锋舟在救起十二位战士群众之后,向溃口处一片歇满战士、群众的树丛靠拢。行进之中,冲锋舟上的人突然发现冲锋舟左前方一棵小树上,一个小女孩正紧紧抱着树干,洪水淹到她的腰部,情景十分危急。  同期声。(施救人员大声叮嘱小孩:千万别动,千万别动……)  由于急流顶冲,冲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树迂回。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同期声。  到2号上午10点,二号冲锋舟共救起六十四人,截止到2号下午4点,共有一百五十多艘各式轻舟进入簰洲湾内救人,共救起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当地群众亲切地称这些舟船为“生命之舟”。1.“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2.“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为什么这里把距离写得这样具体呢?3.报道中插入了很多的“同期声”,这有什么好处呢?4.当地群众为什么把这些舟船称为“生命之舟”呢?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表示语言省略,所说的话没有全部写出来。  2.把距离写得这样具体是为了突出冲锋舟向小树靠拢的艰难。  3.更能写出救人场面的惊险,能使报道更吸引观众。  4.因为这些舟船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