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茅盾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43:19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①茅盾的短篇小说,长于剖示生活的断面,精于在生活片段中写人的命运。  ②表现生活的横断面,曾经被视为短篇小说区别于中长篇的一个基本特征。  可是,文艺实践早已证明,描写人生的纵切面,同样可以运用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茅盾是比较强调短篇小说表现横断面的。但是,他正视事实,公正地指出:“把主人公在相当长时期内的一段生活概括地写出来”,也是短篇小说的“一种表现方法”。就创作实践而言,中外短篇小说大师,如契诃夫、鲁迅等,他们的短篇作品,也主要是写生活横断面的,却也都留下了若干表现人生纵切面的名篇,而茅盾的短篇小说,则基本上全部是表现生活横断面的。当今文坛,短篇小说姿态万千。有写横断面的;有写纵切面的;有纵横交错、熔为一炉的,而其中有的以断面为根基,穿插较多的历史回顾,有的则以纵的贯穿为线索,却着力开掘一二个断面。此情此景之下,严格恪守断面的“法则”,特别长于剖示生活断面,是否可视为茅盾短篇小说艺术表现的一大特点,立为一家风格呢?  ③茅盾短篇小说剖示生活断面,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常常显示出“从小见大,举一隅而反三”的强烈艺术效果。《春蚕》写的只是老通宝一家养春蚕的一个生活片段,却包孕着巨大的历史容量。小说着力突出了三点。其一,特定的背景。即时代社会的“大背景”,与衰败蚕农的面临好年成的“小境况”之间无可调和的内在矛盾。其二,少见的丰收。即最有利的自然条件下尽最大努力获取的特大丰收,使潜在的矛盾步步推进。其三,意外的灾难。即丰收竟成灾,生路变绝路的惊人历史图画。最后,小说在老通宝充满惊恐疑惧的呼喊中,引出了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世界究竟要变到哪里去?  ④茅盾短篇小说长于剖示生活断面的艺术特点,来自作者对表现横断面的深刻理解和艰苦求索。茅盾同志说:“在横的方面,如果对于社会生活的各环节茫无所知,在纵的方面,如果对于社会发展的方向看不清楚,那么,你就很少可能在繁复的社会现象中恰好地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即是具有深刻的思想性的一事一物,作为短篇小说的题材。对于全面茫无所知,就不可能深入一角:这是我在短篇小说的写作方面所得到的一点经验教训。”《春蚕》的创作,正经历了这种纵横求索的艰苦历程,茅盾自幼年以来关于养蚕和桑的知识,对蚕农的生活和“所思所痛”的真切理解,以及有关生活素材和感受的长期积累等等,都为《春蚕》的创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茅盾同志又通过对三十年代旧中国都市、城镇和农村经济的广泛探索,也即从“横的方面”,对“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作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又进而从“纵的方面”,对“社会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冷静的理性分析。这样,茅盾同志看清了中国农村必将破产的历史趋势,并且深刻地认识到,多数善良的农民,正被无可幸免的悲剧命运所摆布,怀着希望痛苦地挣扎,却实际上愈来愈深地陷入绝望的泥潭。正是出于对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特征的这种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茅盾同志才有可能“深入一角”,创造出《春蚕》这样的杰作。  ⑤茅盾的短篇小说,剖示生活的断面,有的还只是很小的一个片段,却大都显示出精于写人的命运的特点。这些作品,正如茅盾在《创作的准备》一文中所说:“一般都能使读者不但在掩卷以后对于书中的人物的命运深深思索,并且对周围的活人连他自己的命运也深深思索。”(节选自《论茅盾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一文)1.第二段中“他正视事实”中的“事实”指的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不超过30字)2.第二段中,“此情此景”指的是什么,请概括指出。(不超过40字)3.第三段中说“茅盾短篇小说剖示生活断面,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根据上文,这里的“小”与“大”可理解为[  ] A.“小”指老通宝一家养春蚕的一个生活片断,“大”指《春蚕》包孕的巨大的历史容量。 B.“小”指蚕农面临好年成的“小境况”,“大”指时代社会的“大背景”。 C.“小”指老通宝一家人,“大”指老通宝一家人所处的社会。 D.“小”指养蚕丰收这件事,“大”指丰收成灾、生路变绝路的惊人历史画面。 4.第四段的观点,作者是从两个方面论证的,请把每方面的意思概括成一个句子。 (1) (2) 5.选出段间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 A.长于剖示生活的断面,精于在生活片断中写人的命运,这是茅盾短篇小说的一大特点。 B.茅盾短篇小说剖示生活断面,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落 墨”。 C.茅盾短篇小说长于剖析生活断面的艺术特点,来自作者对所表现的横断面的深刻理解和艰苦求索。 D.茅盾的短篇小说大都显示出精于写人物命运的特点。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文艺实践早已证明,描写人生的纵切面,同样可以运用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  2.当今文坛,短篇小说姿态万千。有写横断面的,有写纵切面的,有纵横交错的  3.A  4.(1)茅盾的创作经验谈;(2)茅盾创作《春蚕》的实践及对实践的分析  5.C  6.A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