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文,在文中标志处写出旁批及总注: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0 20:05:08

读下文,在文中标志处写出旁批及总注: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青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摺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①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②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可是每天的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③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④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的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⑤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旁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总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人在孤独中,“绿叶和我对语”。这几段写“我”与绿和平相处,“我”对绿越来越了解,也越来越热爱。  2.“囚绿”是本文的惊人之笔与核心。仔细想来,“囚绿”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当然深化了“我”对绿的爱,从而也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另一方面,“囚绿”又是“自私”之举,是“我”对缘的施暴之举。  3.果然“绿友”并不了解“我”的“善意”,“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总想自由地生长。而这也就有了两解:其一,更进一步暗示了“我”为什么那么爱绿,“绿友”成了“我”人格的象征;其二,“我”毕竟是“绿友”的施暴者,是“我”妨碍了绿的自由。  4.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时间概念,在本文中它含蓄地交待了写作的动机和隐喻着的抑郁、愤懑及向往。  5.这是写怀念绿,意在言外地写自己对沦陷的国土的怀恋和对自由光明的憧憬。  6.总评:《囚绿记》写于1940年“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陆蠡《池影》),作者以对绿色的恋念的抒写,表达内心对故国、光明、生命、自由的热爱与向往。作品出人意料地创设了“囚绿”这一核心性情节事件,借以突出地强调这一切,应该说象征性、隐喻性效果不错。但作者也许没有考虑到,由于“囚绿”置“我”于“施暴者”的角色,倘若读得更仔细而迂执些,则所起的效果会复杂起来,它会部分地与作者的意图发生偏差乃至抵触。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