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第一段文字是法军翻译官德里松在《翻译官手记》中描绘的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情景,请与第二段课文中的描述进行比较(注意加粗词语),看看两段文字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这一大群各种肤色、各种式样的人,这一大帮地球上各式人种的代表,他们全都闹哄哄地蜂拥而上,扑向这一堆无价之宝。他们用各种语言呼喊着,争先恐后,相互扭打,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诅咒着,辱骂着,叫喊着,各自都带走了自己的战利品。初看起来,真像是一个被人踏翻了的蚂蚁窝,那些受惊了的好干活的黑色小动物都带着谷粒、蛹虫、蛋或口含着麦秆向四面八方跑去。 (摘自《圆明园——历史·现状·论争》,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2)……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网友回答
答案:略提示: 第一段文字用形象的、惟妙惟肖的描写,刻画了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丑态。第二段文字则用反语,入木三分地讽刺揭露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幽默,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