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打弹珠的朋友 ①1987年,是我生命中的第10个秋天。那一年,父亲被派往郑州ch$u________备单位的办事处,我们的家也从北京迁往郑州。那一年,也是我生命里至关重要的一年。 ②我们居住的大院子里,都是和我们一样的家庭。即使是年龄相仿的孩子,我们也很少讲话。老老实实地上学、放学、回家、写作业、劳动、睡觉,我们接受的是同样的教育,我们都是孤独而承受着太多期望的一群。 ③直到1987年的那个秋天,我认识了青福。 ④青福是我的同桌,一个很喜欢说话的男生。用现代的医学观点来看,他可能属于“儿童多动症”的那一型。他很喜欢问我关于北京的事情,问我那里的路,那里的车和那里的人。其实我什么也不知道,但是他脸上的羡慕表情还是让我无比受用。加上他层出不穷的游戏花样,同样令我觉得新奇。很快的,我们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⑤我们最喜欢的游戏是打弹珠。在北京的时候,我也曾见过别的孩子在路边玩这个,可是总有人把我拉开,告诉我说这是坏孩子玩的游戏。我从未想到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东西。更不曾料到我会被它完全迷住。我们面对面地蹲在地上,或者跪在地上,全神贯注地盯着某一个彩色的玻璃球,然后,将手中的弹珠轻轻一弹,“砰”的一声,击中了!我的内心充满了无比的自豪。 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最优秀的弹珠,它会有一个战无不胜的名字。我的叫“美洲豹”,他的叫“东北虎”。 ⑦当然,我们常常会争吵,因为他总是能赢得更多的弹珠,而我总是认为他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技巧没有告诉我,于是每一场战斗结束,我们几乎都会s9________打一番,结果通常以两败俱伤而告终。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下一次的游戏。 ⑧在青福的带领下,我还学会了扒拖拉机。在放学的路上,经常会有拖拉机“突突”地冒着黑烟从身边开过。青福总是很轻松地一跃,扒上拖拉机的后箱栏杆,然后回头冲我得意地笑,或者挥手示意我一块儿上。我起先有些犹豫,可是他意气风发的样子实在令人嫉妒,于是,我也模仿着一跃而上。青福发黄的汗衫和我雪白的衬衣,就一起在拖拉机的背后迎风飘扬。 ⑨记得一次考试,我只得了92分,经过父亲严厉的斥责,我也觉得无比羞愧。在北京的日子,我从来没有低于95分。 ⑩讲到这里,我一定要说说青福的家。青福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还有一个弟弟。我一直很羡慕青福的父亲不催促他们洗澡,尽管他们兄弟几个的体息远近闻名,但是青福家里的两个女孩却总是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尤其是青福的小妹妹,刚刚上一年级,那么清ch8________的一双眼睛,我甚至想过长大以后要娶她回家。 是的,就在我垂头丧气的时候,迎面走来了青福的爸爸。“小双,怎么了?被老师批评了?” “是被爸爸批评了。我没有考好,才92分。” “哈哈哈哈……92分?这么高的分数?我家里的5个孩子,最多也才得过88分。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过来和青福一块玩儿吧,青福这回考了86分,我刚刚奖励了他一个新的弹珠。怎样,要不要来试试?” 那一刻,我真的希望能住进青福的家。 然而,好景终究是不长久的。父母的工作在刚刚迁入郑州的时候是紧张的,所以,我才有了那么多的机会和青福在一起,尝试种种新鲜的游戏。但是,当他们的工作逐渐走上正轨,而我的学习成绩又直线下降,我的厄运也终于来临了。 “小双,从今以后不许再和青福来往,也不要再去青福的家!” 他们毫不怀疑地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交往了青福这样一个“坏孩子”类型的朋友。 我只能偷偷地继续着我和青福之间的友谊,但是蹲在地上被磨破的裤子和拖拉机弄黑的衬衣,xi8________漏了我所有的秘密。但是1987年的那个秋天,我是那么快乐,那么快乐。 后来,父亲终于痛下决心,舍弃在郑州已经打点好的一切,将工作移交之后,又调回了北京。我和青福,也就此告别。 我又回到了1987年之前的生活,孤独的,沉默的。只有在和青福通信的时候,我才感到一些快乐和自由。直到高三毕业,我都和青福保持着信件的来往。真的感谢他写了那么多的信,很难想像,那样一个粗糙的男孩,文字会那么优美。从1987年以来的整个童年、少年时期,他一直都是我唯一的朋友。 后来,我被送往国外念书,突然就与青福失去了联系。 再回到北京,是1998年的事了。一天,我在晚报上意外发现了一篇追忆童年往事的文章,那里面如此的情节,弹珠,小双,拖拉机——温暖的情节使我想落泪——不用怀疑,一定是青福。随后与报社联系,终于与青福重聚,当年的顽皮少年,现在已经是北京一所大学里的研究生了。 而多年以后,我的父母也意识到当年的错误。因为当年同我一样住在那个大院子里的孩子,大多都养成一种孤僻、清高的性格,而我幸而拥有青福这样的朋友。 假如没有青福,我的记忆中会不会有过童年般的快乐,我的人生是不是完完整整?(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①羡慕( ) ②嫉妒( ) ③模仿( ) ④粗糙( )(2)给下列拼音处填写汉字。①ch$u________备②s9________打③清ch8________④xi8________漏(3)第②段中“孤独而承受着太多期望”一句暗示了大院里的孩子们接受着怎样的家庭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讲述了“我”和青福交往的哪些事情?试概括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怎样评价青福的爸爸及他的教育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对青福的评价是一个“粗糙”的男孩,该如何理解此词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为何用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文中青福的爸爸和作者的爸爸的个性特征是通过他们的语言描写得以体现的。写出你爸爸的语言,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及精神风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想像作者与青福重聚时的情景,选择合适的角度加以叙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我们学过许多抒写友情的古诗,请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要求写出诗题、作者和诗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①xi4n ②j
③f3ng ④c1o(2)①筹 ②厮 ③澈 ④泄(3)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严格要求孩子规矩、老实,做踏实肯学的好孩子。活泼好动,爱玩爱闹的孩子,在大人眼中是坏孩子。这种封闭而刻板的教育观念使孩子们如背着沉重壳甲的蜗牛,孤独沉闷、少有朝气。点拨:从本段的第三句话中即可看出大人们的家庭教育观念。(4)①青福带着羡慕的表情向“我”询问有关北京的事情。 ②两个孩子趴在路边兴高采烈地打弹珠。 ③在青福的带领下,“我”学会了扒拖拉机。 ④被父母阻断来往后,“我”与青福偷偷继续我们的游戏及友谊。 ⑤随父母调回北京后,“我”与青福保持信件的来往。点拨:文章叙述“我”和青福的交往很清楚,只要认真品读,细致概括即可。(5)青福的爸爸开明、爽朗、豁达,懂得教育孩子。他放宽对孩子的种种不合理的束缚,肯定并鼓励孩子的每一次进步,这种激励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而且很好地开启了孩子的智慧和潜能,使其欢快地成长。点拨:青福的父亲出场不多,就从他唯一的一次出场的语言和神态中就可推断出他的教育观念。(6)“粗糙”一词在文中应理解为顽皮、好动、机智、活跃、身手敏捷、勇于冒险,是对青福这样的拥有粗放豪迈性情的男孩子的形象定义。点拨:“粗糙”的本义是“不精致”,但在文中放在“青福”身上,不是对人的外表的修饰,只能理解为对人性格的形象比喻。(7)表达了作者对那段美好少年时光的深切怀念之情,对拥有青福这样真挚朋友的幸运慨叹。作者使用了问句的方式,假设的语气,起到了引人深思的作用,这不仅是令作者念念不忘的,更是令读者长思不已的。问句的形式比陈述句更具表达效果,使人深省。点拨:可以从问句和假设的语气中去分析作者的感情,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各种句式的作用。(8)略。 点拨:在描写人物的语言时,要抓住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的语言来写。要做到“听其言,见其人”。(9)略。 点拨:要注意到表示的内容不仅要合情,更要合理。 (10)略。 点拨:抒写友情的古诗,古诗中的送别诗最能体现这一点,如王维的《渭城曲》、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高适的《别董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