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7:00:42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帝问:“汝蹇叔后乎?”瑢顿首不敢对。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手书赐之。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永乐二年兼太子詹事。帝有所传谕太子,辄遣义,能委曲导意。帝与太子俱爱重之。七年,帝巡北京,命辅皇太子监国。义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时旧臣见亲用者,户部尚书夏原吉与义齐名,中外称曰“蹇、夏”。 义视原吉尤重厚,然过于周慎。士奇尝于帝前谓义曰:“何过虑?”义曰:“恐卤莽为后忧耳。”帝两是之。杨荣尝毁义。帝不直荣。义顿首言:“荣无他。即左右有谗荣者,愿陛下慎察。”帝笑曰:“吾固弗信也。”宣宗即位,委寄益重。时方修献陵,帝欲遵遗诏从俭约,以问义、原吉。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迨世宗营永陵,始益崇侈云。 英宗即位,斋宿得疾。遣医往视,问所欲言。对曰:“陛下初嗣大宝,望敬守祖宗成宪,始终不渝耳。”遂卒,年七十三。赠太师,谥忠定。义为人质直孝友,善处僚友间,未尝一语伤物。士奇常言:“张咏之不饰玩好,傅尧俞之遇人以诚,范景仁之不设城府,义兼有之。” (《明史·列传三十七》,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嘉其诚笃     嘉:赞赏。     B.能委曲导意    委曲:曲意迁就。 C.迨世宗营永陵  迨:等到。  D.杨荣尝毁义    毁:诽谤。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为更名“义”         恐卤莽为后忧 B.手书赐之  帝两是之 C.时旧臣见亲用者    即左右有谗荣者 D.帝与太子俱爱童之  户部尚书夏原吉与义齐名 7.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蹇义“小心敬慎”和“善处僚友”的一组是(  )  A.①瑢顿首不敢对            ②即左右有谗荣者,愿陛下慎察 B.①义视原吉尤重厚,然过于周慎   ②能委曲导意 C.①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      ②义兼有之 D.①望敬守祖宗成宪,始终不渝耳   ②宣宗即位,委寄益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义由于上奏论事都能合乎皇帝的意旨,加上他的诚实厚道,使得几代皇帝对他都很倚重。 B.蹇义熟悉典制掌故,通晓治国的体要,军国大事都倚仗他办理,甚至皇帝巡视北京,都要蹇义“辅皇太子监国”。 C.在修筑先皇寝陵时,宣宗皇帝询问蹇义、夏原吉,他们赞同皇帝遵从先皇勤俭节约的想法,后来修造皇陵都沿袭节俭的做法。 D.杨士奇拿张咏、傅尧俞、范景仁来比较蹇义,说他同时具备不以身外玩物矫饰自己、待人诚信、没有心机的优秀品质。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 ②义为人质直孝友,善处僚友间,未尝一语伤物。

网友回答

5.B委曲,应是“婉转”“委婉”之意。) 6.A(第一个“为”,介词,替;第二个“为”,动词,成为。B项两个“之”都是代词,他,代蹇义;C项两个“者”都是代词,用于动词后,译为“……的人”;D项两个“与”都是连词,和,跟。) 7.A(①是对皇帝的态度,是“小心敬慎”的具体表现;②是在别人说自己坏话的时候还能够替对方说话,表现了蹇义的“善处僚友”。B.①说的是对原吉的态度;②说的是善于在太子面前委婉地传达皇帝的意思。C.①是诚实谨慎的结果;②是说他具备几种优秀的品质。D.①告诫皇帝要遵守成法;②是说他受到重用。) 8.C(不是“以后修造皇陵都沿袭节俭的做法”,到了世宗营造永陵,开始崇尚奢侈。) 9.(1)二人力赞曰/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2)①因此早晚在皇上的身边服侍,严肃慎重,不曾有抵触的神色。②蹇义做人朴实正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善于与同僚朋友相处,不曾说一句伤害别人的话。 参考译文: 蹇义,字宜之,巴人,起初名叫蹇瑢。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上奏论事合乎皇帝的意旨。皇帝问他:“你是蹇叔的后代吗?”蹇瑢叩头不敢回答。皇帝赞赏他的诚实厚道,替他改名叫“义”,亲手书写赐给他。任满三年应当提升,皇帝特地命他任满九年,说:“我将要用蹇义。”因此早晚服侍在皇上的左右,严肃慎重,不曾有抵触的神色。惠帝即位后,推想太祖的意思,越级提拔蹇义为吏部右侍郎。 永乐二年兼任太子詹事。皇帝有什么事要指示太子,总是派蹇义去,蹇义能婉转地传达皇上的意思。皇上与太子都爱惜倚重他。七年,皇帝巡视北京,任命蹇义辅助皇太子代为处理国事。蹇义熟悉典制掌故,通晓治国的体要,军事国政都倚仗他办理。当时前朝旧臣被用为亲信的,户部尚书夏原吉与蹇义齐名,朝廷内外称之为“蹇、夏”。 蹇义对待原吉特别优待,然而过于周到谨慎。杨士奇曾在皇帝面前对蹇义说:“为什么这样谨小慎微啊?”蹇义说:“恐怕鲁莽从事成为以后的忧患罢了。”皇帝认为双方的意见都有道理。杨荣曾经说蹇义的坏话。皇帝(听了这些话)认为杨荣不正直。蹇义叩头说:“杨荣没有其他的意思。即使左右有说杨荣坏话的,希望陛下慎重考察。”皇帝笑着说:“我本来就没有相信。”宣宗即位,对蹇义委任托付更加深重。当时正修筑献陵,皇帝想遵照先帝遗诏从事勤俭节约,以此事询问蹇义、夏原吉。两人竭力赞同说:“圣上的意见高瞻远瞩,出于至孝,是千秋万代的利益所在。”皇帝亲自参加规划,三个月就建成献陵,宏伟壮丽不如长陵,这以后各个皇帝沿袭下来以它作为形制。等到世宗营造永陵,才渐渐崇尚奢侈。 英宗即位,蹇义斋戒值夜得了病。皇上派医生前去探视,问他想说些什么话。他回答说:“陛下刚继承帝位,希望谨守祖宗的成法,始终不违背罢了。”不久就去世,终年73岁。赠官太师,谥号忠定。蹇义做人朴实正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善于与同僚朋友相处,不曾说一句伤害别人的话。杨士奇常常说:“张咏不以身外玩物矫饰自己,傅尧俞待人以诚信,范景仁待人不设心机,(这些优点)蹇义同时具备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