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逝的含蓄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4:55:5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飘逝的含蓄 肖复兴 ①情感的表达方式,过去和现在,人与人,是极其不同的。 ②1859年,勃拉姆斯写下了他的A大调第二号《小夜曲》。勃拉姆斯一生中只写了两首《小夜曲》,他当然会珍惜这第二号《小夜曲》。这一年的9月13日,他将这首《小夜曲》的第二、第三乐章寄给了舒曼的夫人克拉拉。这一天,是克拉拉40岁的生日。这一年,是舒曼逝世后的第三年。这一年勃拉姆斯26岁。 ③这几个数字,对于我们理解勃拉姆斯这首《小夜曲》很重要,是一种由数学方法组成的音乐背景。因为我们知道,舒曼是勃拉姆斯的老师,勃拉姆斯在他20岁那年第一次进舒曼家,就对克拉拉一见钟情。舒曼的去世,应该为他们之间的爱情拉开大幕,但羞怯的勃拉姆斯一直到克拉拉去世也未向克拉拉开口吐露这份感情。在克拉拉去世的第二年,勃拉姆斯也与世长辞。勃拉姆斯和克拉拉之间长达43年的生死恋,被传为一段佳话。当然,勃拉姆斯虽始终没有向克拉拉开口,敏感的克拉拉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她也不挑破这层窗户纸罢了。 ④有了这样的背景,勃拉姆斯这首《小夜曲》寄到了克拉拉的手中,即使什么话不用说,其意义也是十分明了的,克拉拉是最能感知的。我们要注意的是他们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我们是如何的不同。克拉拉收到这份生日礼物,给勃拉姆斯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只这样说,“那《小夜曲》美得‘就像我正在看着一朵美丽的花朵中的根根花蕊’”。说得是那样就事论事,那样平静而冷静,而将自己内心的感情掩藏在那根根花蕊的下面,水波不兴。 ⑤也许,这样的情感表达方式,才是属于勃拉姆斯的,才符合勃拉姆斯和克拉拉43年那种始终含而不露的感情。勃拉姆斯既不在他的音乐中宣泄自己的感情,更不在他的生活中走漏一点风声(他曾经给克拉拉写过许多封情书,但一封也没有寄出,在他临终前全部烧毁了)。他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份感情如同捧着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生怕被风雨伤害。他的音乐总是这样充满内敛的精神,从不像瓦格纳那样张扬,也不像肖邦那样愿意陷入小猫小狗或细小雨滴之类琐碎情感的卿卿我我之中。 ⑥有时,我会想,也许勃拉姆斯在写这首《小夜曲》时,根本就没有像我们现在人想得那样多、那样复杂,他只是像创作其他曲子一样,并没有因为要献给克拉拉便如同加馅蛋糕一样而特别加入个人的感情。他就是要克拉拉对他的作品提提意见,就像学生给老师交作业一样。但这可能吗?我马上否定了自己的这一想法,艺术首先就是感情,怎么可能将感情从艺术中剔除干净呢?德沃夏克在他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中加入了自己年轻时的梦中情人的私密性的东西——他的妻妹最爱听的一支曲子的旋律,即使最为汉子的贝多芬都会在不少曲子里加进对自己爱过的女人的怀念,勃拉姆斯怎么可能把自己的感情像洗衣服似的将水珠拧得那样干干净净? ⑦有时,我也会想起在克拉拉去世之前,勃拉姆斯曾经将专门谱写的乐曲献给她,取名叫做《四首严肃的歌曲》。都到自己心目中的恋人快要死去的那样的时刻了,还不着急,还要严肃,真是太勃拉姆斯了,实在让我们现代人有些看不懂了。但是,这就是勃拉姆斯,当时克拉拉收到勃拉姆斯寄给她的《小夜曲》,她听懂了,并感动了。 ⑧勃拉姆斯和克拉拉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是含蓄的,是克制的,是以牺牲而获得,是以失去暂时而赢得永恒。 ⑨勃拉姆斯和克拉拉的情感表达方式是冰山式的,勃拉姆斯寄给克拉拉《小夜曲》作为生日礼物,并不要在乐曲中赤裸裸地表白;克拉拉接到乐曲听完之后同样也不赤裸裸表露,而只是说美丽得如同花朵中的根根花蕊。其实,他们谁都知道自己说出第一句话时,对方要回答的第二句话是什么;他们谁都知道彼此说出的话的下面被水面掩盖的冰山是什么。他们永远生活在潜台词中,会让我们觉得他们很累,替他们着急。但这潜台词是一种心心相印的默契。因此,他们坚守得住43年漫长的岁月,战胜得了生与死。他们从不那样直接与直白,总是那样含蓄、庄重,因为他们的自信和慰藉在于他们彼此的心里清楚地知道对方的一切,就像情人节里各自买的礼物打开一看,永远是相同的。 ⑩含蓄,是那样古典,又是那样遥远,它像飘逝的云离我们越来越远。真想抓住云的这一端,让它走得慢点、再慢点。    1.作者说,勃拉姆斯这首《小夜曲》“是一种由数学方法组成的音乐背景”。这里的“音乐背景”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从全文看,哪些叙述和描写表现了勃拉姆斯和克拉拉的情感表达方式是含蓄的? 答:                                        3.请分别说出以下三句话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那《小夜曲》美得“就像我正在看着一朵美丽的花朵中的根根花蕊”。 答:                                         (2)他的音乐总是这样充满内敛的精神,从不像瓦格纳那样张扬,也不像肖邦那样愿意陷入小猫小狗或细小雨滴之类琐碎情感的卿卿我我之中。 答:                                        (3)都到自己心目中的恋人快要死去的那样的时刻了,还不着急,还要严肃,真是太勃拉姆斯了。 答:                                        4.文章最后一段说:“含蓄,是那样古典,又是那样遥远,它像飘逝的云离我们越来越远。真想抓住云的这一端,让它走得慢点、再慢点。”联系全文,谈谈你的感受。 答:                                      

网友回答

1.(1)舒曼是勃拉姆斯的老师,勃拉姆斯在他20岁那年第一次进舒曼家,第一眼看到舒曼的夫人克拉拉的时候就爱上了她。勃拉姆斯一生中只写了两首《小夜曲》。1859年9月13日,在舒曼逝世后的第三年,他将第二号《小夜曲》的第二、第三乐章寄给了舒曼的夫人克拉拉。这一天,是克拉拉40岁的生日。这一年勃拉姆斯26岁。 (2)用精准的数字“只写了两首”“9月13日”“40岁生日”“舒曼逝世后的第三年”等词语,突出了勃拉姆斯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对爱情的忠贞,对恩师的怀念和尊重。(意思对即可) 2.(1)勃拉姆斯一直到克拉拉去世也未向克拉拉开口吐露那份感情。(2)勃拉姆斯虽始终没有向克拉拉开口,敏感的克拉拉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她不挑破这层窗户纸罢了。(3)克拉拉收到生日礼物,在信中只说那《小夜曲》美得“就像我正在看着一朵美丽的花朵中的根根花蕊”。(4)勃拉姆斯既不在他的音乐中宣泄自己的感情,更不在他的生活中走漏一点风声。(5)勃拉姆斯曾经将专门谱写的乐曲献给她,取名叫做《四首严肃的歌曲》。 3.(1)运用比喻和通感(用视觉表现听觉)的修辞手法,形象含蓄地表达了克拉拉对勃拉姆斯《小夜曲》由衷地喜爱和赞美。 (2)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勃拉姆斯“乐如其人”的创作风格:既不张扬,也不琐碎的内敛精神。 (3)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真是太‘勃拉姆斯’了”,用幽默笔法表现了勃拉姆斯含蓄可爱的性格。 4. 略。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