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以“人生的智慧”为话题作文

发布时间:2021-03-22 02:43:48

以“人生的智慧”为话题作文 语文

网友回答

【答案】 [例文四]
   得智于万物
   考生 金莺莺
   世间万物皆有其智慧.
   不然,山为何沉稳而立,风何以恣意前行?不然,水怎能滋润万物,花何以装点美丽?
   而人生的智慧,得悟于万物智慧之中,也将这些智慧发挥到极致,有着最耀眼的光点.
   山,巍然而立.
   孔明在城墙上镇定而坐.几十万大军在百里外扬起的尘土依稀可见,可是守城的军队都已外派.孔明轻摇羽扇,吩咐书僮:“取琴,焚香.”大军渐渐逼近,孔明拨动琴弦,琴声丝毫不乱.最终,敌军因疑有埋伏而撤退.
   孔明从山中学到了沉着,那是大将的风度,“纵泰山崩于前而不乱”.
   风,恣意前行.
   那是谁的身影?是怀素和尚在大醉后于蕉叶上挥毫泼墨的淋漓吗?是李白在千金散尽后骑驴而去吗?
   那是谁的身影?是梵高在烈日下用金黄的刀子割着他剧痛的心吗?那是贝多芬在灵性至极的黑白键上弹出撞击生命的乐章?
   他们从风中找到了自己.
   水,缓缓而行.
   那潭水,清澈见底,蜿蜒而下.它是白居易听幽怨琵琶的浔阳江;它是严子陵隐居垂钓的富春江;它是杜甫乱世观渔的芙蓉溪;它抑或是张继失眠听钟声的古运河……
   在瓦尔登湖畔,我遭遇了梭罗……
   他们,从水中学到了那份平淡.
   花,破碎绽放.
   很少有人知道,一朵花的绽放其实就是花心的破碎,林黛玉领悟到了,因为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领悟到了,源于那一刹那的超脱;海子领悟到了,在火车呼啸而来的那一声汽笛声中……
   花心的破碎中,人们看到了美丽.
  
   得智于万物,才有了一份不同的人生.
   得智于万物,才有了如山的沉稳,如风的恣意,如水的平淡,如花的美丽.
   得智于万物,才有了智慧的人生.
   当你也从万物中得到智慧,就请拈花微笑吧!
   [点评]
   文章的作者很有佛心.作者俯仰天地,从悠悠然的天地间感悟了人生智慧的真谛:万物皆有其智慧,人生的智慧,得悟于万物智慧之中.内在的线索严谨而有诗性,令人很受点化.文章外在的线索同样严谨:山,巍然而立,孔明从山中学到了沉着;风,恣意前行,怀素、梵高、贝多芬从风中找到了生命的力量;水,缓缓而行,白居易、严子陵、杜甫、梭罗从水中学到了那份平淡;花,破碎绽放,林黛玉、三毛、海子从花心的破碎中,领会到了生命的美丽.结尾自然以“如山的沉稳,如风的恣意,如水的平淡,如花的美丽”总结上文,以“拈花微笑”启迪人们,诗心与严谨得到了和谐统一.
   阅卷教师评分:基础等级38分,发展等级19分,总分57分.
   [例文五]
   望月思千年
   考生 王 昱
   夜色如火,皓月当空,空气中飘荡着兰花的幽芳.我独自走出书房,抬头望月,喟然长叹:“明月你何以能跨越千载,依旧澄清,善鉴万物.”明月无言,只把月光射向书房.我回到书房,翻开书,借着月光走进千年时空.
   月光逐渐凝聚,我看见了一个戍人携一管羌笛,抱一壶浊酒,独上小楼,把心中的酒化为泪,把心中的愁绪化作音符洒向无边的大漠.难道在十五之夜只有一腔愁绪吗?其实,你可以高奏胜利的音乐,想象在大雪满弓刀之夜,追逐单于;在山河恢复之时,朝谒天阙.为何让忧愁侵占了你的心呢?这不是人生的智慧.
   月色渐暗,在暗光中我看到了一个憔悴的身影.在“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的夜幕中,杜甫明知“文章憎命达”,却偏又以为“文章千古事”;明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却又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当这只天地间孤独的沙鸥,零落到洞庭的一叶孤舟上时,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但我还要唐突地劝慰你放一下国事烦恼,缓一缓思乡的忧愁.黄四娘家的花不也很美吗?为何不寄情山水,随风潜入夜?人生的智慧并不在于追寻不可得的目标,而在于豁达和洒脱.
   明月依旧穿行于历史的时空,把我带向另一番天地.
   我看见了一个豁达的身影,在十五的月辉下,祝愿普天下的人“千里共婵娟”.苏轼的豁达换来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超然物外.因为如此,他才能洞晓明月的哲学——盈虚者若彼,而卒莫消长也.人生的智慧在于豁达的情怀,超然物外的洒脱.
   洞庭上,张孝祥驾一叶扁舟,邀万象为宾客,对明月而畅饮.在月色下,他的心如同月光一样澄澈.小人的打击,投降派的毁谤,都被化解于那月光之中了.八百里洞庭承载了又一个人生智慧——心灵坦荡如日月,乌云又怎能把它遮盖?
   这就该是明月的哲学吧.豁达、坦荡,超然物外的洒脱才是人生的大智慧,明月可能也因借此而千年万年不朽吧!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舒一舒自己的眉,洗一洗自己的心?
   月光更加明澈,夜更温柔,我已化成了一丝月光.
   [点评]
   作者借着眼前的明月,乘上历史的列车,神游古今,与大师对话,与明月交流,写法上腾挪起伏,跳跃自如,别具一格.内容上,作者整合诗句,对关塞上将士的无边忧愁洒大漠与杜甫的一叶孤舟尽是愁提出了委婉的批评,认为他们缺少的是人生的智慧——豁达和洒脱,见解不同凡俗,翻出了新意.同时,作者正面写到了同样遭受厄运的苏轼与张孝祥,他们以豁达的情怀与超然物外的洒脱,扫除了乌云,心如同月光一样澄澈.既然如此,作者进一步规劝世人:我们何不舒一舒自己的眉,洗一洗自己的心?领悟了明月的哲学以后,作者模仿杨朔笔法:“夜更温柔,我已化成了一丝月光”,将主旨再推进了一层.
   阅卷教师评分: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19分,总分59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