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故事原文,格列佛在小人国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7-10 19:11:04

《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故事原文,格列佛在小人国的故事?

网友回答

小人国
  书中讲了一个英国水手的冒险经历,故事很有趣.在一次大风暴中,大船沉没了,格列佛飘到一个不知名的小岛上.当他从昏睡中醒来时,发现自己手脚被绑住,有很多几英寸高的小人围着他.小人们从没见过这样大的人,出于好奇将他运回京城,让小人国的皇帝和大臣们都来参观.
  皇帝让格列佛学习小人国的语言,并供给他足够的食物.经过各方面考查,几度表示友好,格列佛终于获得自由.在他的帮助下,小人国轻易地战胜邻国的舰队.他因此得到皇帝优厚的封赏,却因为不肯继续灭了邻国而得罪皇帝.
  有一次皇宫失火,他用尿浇灭皇后寝宫的大火,招来皇后及一些大臣不满.海军大臣因为妻子与格列佛交往而嫉妒,财政大臣则认为格列佛食量太大,长此以往,将引起国库空虚.皇帝心中隐藏的不满被皇后和大臣们激发出来,终于秘密决定,刺瞎格列佛的双眼,然后慢慢减少他的饮食供应,直到将他饿死.
  格列佛得到消息后逃往邻国,奇迹般得到一艘小船,在邻国皇帝的帮助下修好小船,离开了这个小岛.在海上漂流一阵后,遇到一艘英国航船,终于得以回归祖国.
  留在小岛期间,在格列佛细致的观察中,他看到小人国有很多日益尖锐的矛盾,其中内部矛盾是穿鞋子高跟还是低跟,于是形成高根党与低跟党,而太子为了争取更多支持,不得不穿一只高跟、一只低跟的鞋子.外部矛盾则是因为鸡蛋的打法,一方认为应该先打大头,另一方认为应该先打小头,形成了大端派与小端派,由此引起连年争战.
  故事中的小人们认认真真地追逐着他们的名与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读者与格列佛站在同一个高度上,俯视他们忙忙碌碌、蝇营狗苟,只会觉得可笑.可是,他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现实何其相似?如果我们让自己站得高一点,想象我们就是小人国的臣民,看一看自己的生活,何尝不是可笑而且可悲的?

网友回答

格列佛小人国游记,叙述了格列佛在小人国的游历见闻。这里的人,身长不满六英寸,他置身其中,就像巍巍的大山一般。小朝廷里充斥阴谋诡计、倾轧纷争。穿高跟鞋的一派与穿低跟鞋的一派互相攻击,势不两立。
  内容概括如下:
  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险,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利立浦特人用专车把体积巨大的格列佛运到京城献给国王,他的出现几乎吸引了小人国所有的人.
  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当时,另一小人国不来夫斯古帝国准备从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国。格列佛涉过海峡,把50艘最大的敌舰拖回利立浦特国的港口,立了大功.
  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这时,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皇后大为恼火.于是,小人国君臣沆瀣一气准备除掉格列佛.格列佛听到风声,赶快逃到不来夫斯古帝国,后来平安回到英国。
  小说中所描绘的小人国的情景乃是大英帝国的缩影。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常年不息的斗争和对外的战争,实质上只是政客们在一些与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上勾心斗角。
  扩展资料:艺术特点
  情节的幻想性与现实的真实性有机结合,也给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虽然作者展现的是一个虚构的童话般的神奇世界,但它是以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真实为基础的。
  由于作者精确、细腻、贴切的描述,使人感觉不到它是虚构的幻景,似乎一切都是真情实事。例如,在描述小人与大人、人与物的比例关系时,一概按一与十二之比缩小或放大。小人国里的小人比格列佛小十二倍;大人国的大人又比格列佛大十二倍。
  在描述飞岛的运行,宫殿的建筑,城镇的结构时,作者还有意运用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医药诸方面的知识与数据。
  这样,就使人物局部细节的真实、和谐、匀称,转化为整个画面、场景的真实、和谐、统一,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格列佛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