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回家 秦俑 大伟在外面打了五年工.为了节省往返路费.

发布时间:2021-02-18 18:50:54

(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回家      

秦俑

大伟在外面打了五年工,为了节省往返路费,五年时间里大伟咬着牙没回过一次家。近两年大伟的存折里有了点儿积蓄,有了点儿积蓄的大伟就想回家看看久别的妻子和儿子。

  大伟家在农村,妻子是个很好的女人,每隔几个月就打电话给大伟,告诉他家里一切都好。大伟接到电话后总往家里寄点儿钱,他知道,一个女人家拉扯着一个孩子,在乡下还真不容易。儿子该有六岁多了,大伟离家那年,儿子就可以扯着他的裤管“咿咿呀呀”地叫爸爸。

  搭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大伟终于踏上了那片熟悉的土地。几年没回,家乡都变了样,但呼吸着家乡的新鲜的空气,五尺多高的汉子也禁不住鼻子有点儿酸酸的。

  大伟随着人潮登上火车站的大广场,一群蓬头垢面的小孩一哄而上围了过来,一个个装出一副可怜样,伸出脏乎乎的小手说,好叔叔,好伯伯,行行好,给点儿钱吧。

  几个衣着时髦的年轻人怒喝着“小丐帮走开走开”便抽身而走,只有大伟留在那里没动。大伟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儿子盼盼,盼盼六岁了,盼盼现在一定也长这么高了。想着想着,大伟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钞,每个小孩发了一张。

  手中的零钞很快发完了,小丐帮们一个个又去纠缠其他乘客。大伟的身边还剩一个小孩,他站在那里,依稀清秀的脸上抹满了污泥,一对眼睛忽闪忽闪地眨个不停。他最后一个向大伟伸出了手,怯生生地说,好大叔,好大伯,行行好吧,给点儿钱吧。

  大伟的鼻子又有点儿酸酸的了,他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只剩下了几张五十的二十的大钞票。大伟犹豫着,用那长满粗趼的手摩挲着钱——这可都是用汗水换来的,整千整百的都存在了银行卡上,余下这近百元是准备给女人与儿子买点儿东西的。

  那个小孩用衣袖擦着鼻子,仍怯生生地望着大伟,一对眼睛忽闪忽闪地眨个不停。他伸出带着泥巴的小手,向着大伟说,好大叔,好大伯,我家没了,我妈也没了,行行好吧,给点儿钱吧。

  宽宽的广场上起了一点儿风,风扬起小孩有点儿显长的头发,也扬起了大伟心中最柔软的那片角落。大伟咬咬牙,从一叠钱中抽出一张二十元的,狠狠心塞到小孩手里。

  小孩迟疑一下欢跳着走了,大伟的面前就空了起来。大伟看着渐渐走远的小孩,心里被那张黄色的二十的钞票扎得生疼:这样的二十块钱,来得可一点儿也不容易啊!

  出了车站,大伟到附近的商场转了转。大伟给女人买了一条水红的裙子——送他出门那天,女人的眼睛被这样的一条裙子粘住了,虽然一句话也没说,但大伟知道,自己的女人穿这裙子一定很漂亮。大伟还给儿子买了一个变形金刚的玩具,城里的小孩都兴玩这个,五年没见,要儿子叫一个“陌生”男人爸爸,还得靠这个哄着哩。

  傍晚时分,大伟提着行李出现在了自家门口。家里一切依旧,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门前的空地上给一个小孩洗澡。小孩背对着他站在澡盆里,身子瘦瘦的。

  女人一边给孩子擦背一边轻柔地问:“盼盼,你是不是学着小豆子他们那样,跟人家说,好大叔,好大伯,行行好吧,给点儿钱吧。”

  小孩轻轻地应了一声:“嗯。”

  “那你有没有说,我家没了,我妈没了,行行好吧,给点儿钱吧。”

  “说了。”

  “你没说我爸没了吧?”

  “没有。”小孩脆生生地说。

  “盼盼真乖,可不能说你爸没了,盼盼爸在外面赚大钱呢。女人用毛巾擦干孩子身上的水,说,盼盼真是个好孩子,一下午就赚二十块呢,明天咱还上火车站做小丐帮,等攒够了钱,咱叫盼盼爸爸回家……”

  这时候小孩子转过身来,大伟看到孩子的脸显得很清秀,额上有点儿显长的头发被水舔成一缕一缕的,孩子的一对眼睛正忽闪忽闪地向他眨个不停……

“孩子的一对眼睛正忽闪忽闪地向他眨个不停”三次出现,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试作分述。

简要概括大伟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作一点探究。


网友回答

答案:

【小题1】(4分)结构上:前后照应,为大伟最终认出儿子作出了暗示;(2分)内容上:典型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孩子淳朴、羞怯,打动了大伟内心“最柔软的那片角落”,增强文章情节的可信度。(2分)

【小题1】(4分)明线:普通打工者大伟归家途中,在火车站遇上一群乞讨的孩子,因“想起了自己的儿子盼盼”心生怜悯予以施舍;(2分)暗线:大伟的儿子因为想念爸爸而选择“学着小豆子”们乞讨的方式来到火车站广场,为在外打工的爸爸赚那笔很轻却很沉重的路费。(2分)

【小题1】(4分)有责任感:为了节省路费五年不回家的男人,尽管手头拮据却依然想着给妻子买衣服、买玩具;善良:比之广场上“衣着时髦的年轻人”对乞丐的怒喝,他还是“咬牙”“狠狠心”掏出20元的钞票。答出其他如平凡、朴实等能提供文本依据的酌情给分。

【小题1】(6分)本文切入口小,情节巧合,明明父母健全,却要去以撒谎的方式乞讨,底层人物的艰辛跃然纸上;主人公是普通的打工一族,广场上乞讨的孩子及芸芸众生都是平凡的底层民众。这就引起人们对有关弱势群体生存的思考与社会深层根源的沉重追问。


解析: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