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传佛教中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该如何区分?“文殊与普贤为释尊的二胁士,文殊侍左,主侍智德门;普贤侍右,主侍定德门。”“文殊菩萨,手持如意,代表说法如意;普贤菩萨,手持莲花,代表行为无染,或手持大芳广佛华严经,表示无尽法界庄严。”蛾眉金顶大雄宝殿内的三尊佛像,如来居中,倘若文殊侍左则手持为《华严经》,而普贤侍右却手持如意。这是怎么回事?
网友回答
【答案】 这个呢,法无定法,菩萨也是如此,依据不同的法缘和经典示现不同的相。有时又可互相示现。总的来说大乘十地菩萨的建立往往是为表法而来,比如文殊表“智”,其形象常手持利剑和梵箧。普贤表“定”,常手持如意或金刚杵。
但是文殊菩萨的三昧耶形有时也会是“莲上的三股杵”,而普贤菩萨的三昧耶形有时是“莲上的利剑”。
所以还是那句话,“法无定法”,随着大乘佛教在世界各国几千年来的相续传播,各个地区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宗派体系,本尊的内涵与法相也略有差异。汉传大小乘与东密藏密等体系之间的各种差异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地。
正如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众生以何因缘得度,菩萨既现何身救拔之。
所以大可不必太执着各种外形的差异,重要的是理解经义内涵,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修习,才能得到学佛的真实利益,不仅可以为自己的现实人生添光加彩。
相信不待多时,你也可以倒驾慈航、普度众生的。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