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另一侧12厘米处的光屏上成像,当物体向凸透镜靠近10厘米,所成的像A.一定是实像B.一定是放大的像C.一定是虚像D.一定是缩

发布时间:2020-07-29 14:55:46

物体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另一侧12厘米处的光屏上成像,当物体向凸透镜靠近10厘米,所成的像A.一定是实像B.一定是放大的像C.一定是虚像D.一定是缩小的像

网友回答

A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当其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时,得到的像都是倒立的,而且是实像,所以物体离凸透镜3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可能是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是缩小的,再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列出不等式,求得f的取值范围,再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由题意可知,此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是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的物距和像距以及的性质可得: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V>f;因为物距大于像距,由此可得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30cm>2f,2f>12cm>f,解得:6cm<f<12cm,当物体向凸透镜靠近10厘米,物距u=30cm-10cm=20cm.可能在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也可能大于二倍焦距的,若在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若大于二倍焦距,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总之,一定是实像.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首先根据物像异侧确定像的性质,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列出不等式,求得f的取值范围是此题的难点.因此解答此题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学科综合能力.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