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儋耳夜书苏轼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1)“儋耳”即是海南儋县,是作者贬谪仕途中最后到过的地方。本文文字简练,可“笑”处多多。请细细研读,这种“笑”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记承天寺夜游》是邀人同游,本文则是受邀同游。如此看来,苏轼实在算得上是爱好夜游之士。对于一代大文豪的这种志趣和行为方式,你有何个人的评价,请有条理地表述一下。(3)将“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这段文字改写成现代白话文。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通脱豁达、随遇而安、以遇为乐的得失观。(2)①古人云,人生苦短,当秉烛夜游,苏轼这是合古道的雅趣行为。②夜游清净,无日间喧嚣,可收独得之乐。(不要趋同,多有独特看法为佳)(3)几个人步行到城西,穿过僧人们的宿舍,过了几条小街巷,看见汉民和少数民族杂居相处,卖肉卖酒的到处都是,返回住地时已经是深更半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