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伦的文字、医学、数学等资料,古巴比伦的医学

发布时间:2020-07-09 21:30:32

古巴比伦的文字、医学、数学等资料,古巴比伦的医学

网友回答

古巴比伦文化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美索不达米亚是希腊人的称法,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迦勒底人共同在两河之间创造了巴比伦文明。早在公元前5000-前4000年,在两河下游地区就有苏美尔人定居。古巴比伦文明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首先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化在公元前2250年左右达到顶峰,形成了两河流域文明的第一阶段。到公元前21世纪,苏美尔人的帝国被外来民族所灭。两河流域中部的阿摩列伊人在公元前19世纪中期重新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以巴比伦城(在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为中心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达到了两河流域文明的极盛时期,开创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第二阶段。巴比伦最有名的文化成就,就是这个时期汉谟拉比国王创制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650年,巴比伦帝国被外族入侵所灭。公元前1300年左右,亚述人在底格里斯河的上游开始崛起,到公元前8至7世纪,其帝国达到鼎盛时期,这是两河流域文明的第三阶段。亚述帝国于公元前612 年被迦勒底人推翻,两河流域文明进入最后阶段,称为新巴比伦时期。迦勒底人建都巴比伦,力图复兴巴比伦文明,但只过了88年,到公元前539年又被波斯人征服。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他授权希腊将领塞琉古统治该地区,史称塞琉古时期。
  公元前19世纪初,阿摩利人首领苏木阿布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到了第六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国力强盛,逐渐统一了两河流域。前16世纪初为赫梯王国所灭。
   公元前19世纪初期,阿摩利人以巴比伦为都城,建立了一个国家,史称古巴比伦王国。巴比伦是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东岸的城市,在两大河流相距最近的地区,处于两河流域的中心,扼西亚商路要冲,战略和经济地位极为有利,古代的整个南部两河流域称为巴比伦尼亚,因此巴比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巴比伦在它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时,将两河流域南北两部统一为奴隶制的中央集权王国。
   汉谟拉比经过38年努力,利用附近各国战争连绵、彼此削弱的机会,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较巩固的中央集权国家。国王一人独揽国家的军政权力、立法权和司法审判权,有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在他下面协助他进行统治。
   古巴比伦王国拥有一支常备军,军队中的战士拥有世袭的份地。村社农民在必要的时候也被征召组成军队。由国王任命地方行政系统中的各级官吏。古巴比伦王国把马都克尊为全国的庇护神,如同人间的最高统治者是巴比伦国王一样。汉谟拉比法典消除了原来各城邦的立法,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它的制定和颁布也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的表现。
   古巴比伦王国时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比以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扬水工具、耕犁等都有了提高,普遍使用青铜工具。手工业的分工已经相当细,有制砖、缝纫、宝石匠、冶金等。国内外的商业贸易也有了发展,巴比伦、西帕尔等城都是重要的商业中心。除了王室经济的商业代理人垄断着国内外的大宗贸易外,许多奴隶主私人经营的商业也很繁荣。
   巴比伦时期的土地使用制度允许份地买卖、抵押、转让和继承,长子的继承份额则为双份。占有村社份地的人必须向国库缴纳实物租税。凡3年不纳租税和不服役者,丧失份地的占有权。绝户、逃亡户或3年不纳租税者的份地,都没收归公社另行分配。“纳贡人”从王室领得份地、种籽、耕畜和农具后,自行经营,每年须向王室缴纳相当的收获物。但是从王室领有的地份不得出卖或抵押,份地可以世袭占有。
   外族入侵给巴比伦国家的稳定造成很大的威胁。古巴比伦于公元前16世纪中叶被赫梯人所灭,不久从东北方入侵的加喜特人在公元前16世纪末占领了巴比伦。公元前13世纪末,加喜特王朝灭亡以后,两河流域便进入了亚述帝国称霸的历史时期。

网友回答

古巴比伦的医学是阿拉伯地区最早的医学
  阿拉伯文最早的医学译著出现于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麦尔旺一世(?-685)统治时期,当时巴士拉的一位犹太医生将《学说汇纂》(一译《法学汇编》)译成阿拉伯文。到8世纪,巴格达开始出现众多的穆斯林医生,自此它便取代了塞密斯图而成为伊斯兰帝国的医学中心。
  伊斯兰早期医学史上较著名的医生有马萨维伊(Masawayh)、胡纳因(Hunayn)、塔巴里(Tabari)等人,他们都是在色格达成名的。马萨维伊是8世纪后半叶巴格达的一位名医,他专长眼科。9世纪初的胡纳因是他的弟子,他是位阿拉伯的基督徒,精通阿拉伯语、希腊语和古叙利亚语。他曾将很多重要的希腊医学典籍,特别是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医师,素称“医学之父”)和盖仑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此外,他还撰写过两部眼科专著,被认为是最早的系统论述眼科的著作。胡纳因的译著对伊斯兰的医学实践、理论研究和教学,都有着直接的影响。9世纪初的塔巴里是波斯人,后随家迁至巴格达,并改奉伊斯兰教。所著《智慧的天园》是第一部系统的伊斯兰医学专著。本书不仅论及一般的宇宙学原理,还介绍了医学的各个学科,尤以解剖学和印度医学更为重要。塔巴里和胡纳因是伊斯兰医学的开拓者,为伊斯兰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拉齐(865一925)被公认为最伟大的穆斯林医生,特别是在医学实验与临床医学方面,他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曾主持过巴格达总医院的工作,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知识渊博,一生著述颇多。据科学史学家比鲁尼所记,拉齐共撰写过184部著作,包括56部医学或相关学科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哈威》(al-Hdwi),以他自己的日常临床经验为基础,侧重于观察和实验而非理论探讨。他的另一部名著是《论天花和麻疹》,被译成拉丁文后在欧洲受到普遍重视。拉齐的医学成就堪称伊斯兰医学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其影响在整个伊斯兰世界乃至西方都是难以估量的。
  10至11世纪,伊斯兰世界曾出现几位著名的医学权威,其中有东部的麦朱西和西部的扎赫拉维。麦朱西是波斯人,曾任巴格达一所著名医院的院长,长于内科研究。而安达卢西亚的扎赫拉维是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他曾系统地论述过外科学。然而,这一时期最杰出的医学大师当首推伊本.西那(拉丁名阿维森纳,980—1037)。他出生于中亚布哈拉城附近的阿夫沙纳镇(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一穆斯林小官吏家庭,在老师和父亲的指点下,他18岁便成为有名的医生,后潜心行医和著述,足迹遍及波斯和中亚各地。伊本.西那的医学巨作是《医典》,它堪称中世纪的一部医学宝典,代表了当时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就,伊本.西那因此被誉为“医圣”。这部百万字巨著共分为5卷37章,内容涉及医学概论、生理学、病理学、诊断治疗方法、处方学等,曾对东方医学产生广泛的影响。该书原文是阿拉伯文,后被译成波斯文、土耳其文、乌尔都文,以后又相继译成希伯来文、西班牙文和拉丁文。伊本.西那还充分利用他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成功地进行了很多新的医学观察和研究,其中包括脑膜炎的发现、流行病的传播方式以及肺结核的传染性等。
  继伊本.西那之后的另一位著名的穆斯林医生,是13世纪的叙利亚人伊本.那菲斯(1213一1288),他被誉为“伊本.西那第二”。他最早提出了血液微循环理论,为医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当时许多伊斯兰文化中心虽因蒙古铁骑入侵而遭到破坏,但医学事业仍得以发展。伊尔汗王朝统治波斯时期,身居高位的名医法德勒.阿拉(?一1348)曾以巨大的精力致力于医学事业的复兴,他创建了一所以医学为主的大学,还鼓励、赞助医学著作的撰写。如《伊尔汗时期中国科学与艺术概览》便是在他的赞助下编写的,它也是伊斯兰医学。文献中迄今所知唯一一部有关中国医学的著作。近代以后,伊斯兰传统医学在西方医学的强劲冲击下日渐衰弱。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