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无援的思想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49: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张承志:无援的思想    “我要记下这暗夜的生活,记下那些降于我心的一瞬间的感觉。”“我不能让这种日子磨钝了我的美感和灵性。美则生,失美则死――即使文明失败了,人们也应该看见:还有以美为生的中国人。”这是张承志写在他的随笔集《无援的思想》中的话。2004年12月28日,被称为“美国公众良心”的作家苏珊?桑塔格去世,我负责我所供职的报纸一个纪念专题,很想做张承志的访问。不知为什么,我感觉张承志能够理解苏珊?桑塔格。联系采访的时候,张承志不在北京。连着几天,电话打过去,一直没人接。他是个天马行空的人,行踪无定。1989年冬季,张承志从他供职的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研究室退职。成为自由作家的张承志每年的行程,多半时间是在宁夏西海固贫瘠的山岗,年复一年潜入民间底层,入住农家濡染和融入,间或赴海外游学,行迹远及日本、西班牙、摩洛哥及拉丁美洲国家。用他的话说是在锻打见识,丰满思想。2002年,我曾两次去西海固采访,那里是一望无际的荒凉,遍野寸草不生,困苦中的人坚忍而明智。我在当地的回民家里看见张承志的《心灵史》①和《古兰经》摆放在一起。说起张承志的时候,那些回民是骄傲和尊敬的。张承志在北京的时候少,但我知道他是可以收电邮的,我给他发了信件,讲明了采访的事由。一直听说他的性情是暴躁的,待人接物苛刻,难以接近,我做好被拒绝采访的准备。突然就接到他的电话,沉厚略有磁性的男中音。他很客气,礼貌而周到。他说他愿意写关于苏珊?桑塔格的纪念文章,而采访太仓促,他不愿意仓促地谈,他需要查找资料,研究背景,希望能有足够的时间研习。张承志的认真是我少见的,离发稿还有几天,我说好,我们可以等。对苏珊?桑塔格的悼念是媒体的一个事件,海内外媒体开动了新闻的机器,缅怀这位杰出而独立的知识分子。几天后我拿到了张承志应约而写的文章《他人的尊严》。与别的作家和学者对苏珊?桑塔格的赞誉不同,张承志表达了他的质疑。他的切入点是苏珊?桑塔格关于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的文章《注目他人受刑》。――“据说她被视为‘美国的良心’,是美国保守势力眼中的挖自家墙角的人。――“她的美国批评者的形象大概是被确认了的,那么就很难得,就不是与我们无关。”――“只是注视他人还不够,注视的目光若是太像救世主了,则会伤害被注视者的尊严。尊严和自尊,它是文明的自我认识,知识分子的良心永远要自律。”张承志的论述深入而严谨,显示出他惯有的第三世界的思想立场和论辩锋芒。然而拿到张承志的稿子最终并没能发表出来。在交版的最后时刻,他的文章被撤下来。他的言说是利刃,锋芒毕现。而媒体所能接受的尺度有所规约。我万分歉意,也无可奈何,退稿给张承志的时候,我担心他会发火,但是他宽厚地表示了理解。他隐忍了我们的失礼。后来我看到他转发在《天涯》的这篇文章,他表达了对桑塔格的追念,也表达了对媒体的不信任感;“报纸上先是连篇累牍又瞬间偃旗息鼓,仿佛一轮时尚的押宝,廉价地兴奋,又归于放弃,或许死者会感到悲哀,因为她一生厌恶思想堕落为时尚。也许只有我们,对她提出异议的人在怀念她,如同自己家人一般地怀念她。我们为她祝福,因为当我们不得不沉默的时候,是她喊出了真想。”因为秉持的思想立场,多年来张承志独自承担着孤独的境遇。他对媒体的不信任和对知识阶层的远离使他赢得赞誉也饱受攻击,使他孤立无援。然而他决绝坚强,并不被坏的境遇所屈服。张承志在自述的文字中说:“我的微渺文学,不过是三片大陆的沙土石砾。我用一生履历,否定了寄生强权和屈从金钱的方式。”①注:《心灵史》成书于1991年,是张承志取材于追忆中国信仰最坚贞怪异的伊斯兰教哲合忍耶回民立教殉教历程,并采取其书史体例手法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张承志的写作本意,是“做一支哲合忍耶的笔,写一本他们会不顾死活保护的书!”。――(选自《中国青年报》07.10.17)20.下列不属于文中“我感觉张承志能够理解苏珊?桑塔格”的依据的是(  )(3分)A.作者眼中的张承志和苏珊?桑塔格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点;B.他们两人都是具有“公众良心”的作家;C.张承志写过《心灵史》,容易理解苏珊一样的宗教信徒的思想;但他们两人的性格不一致;D.他们都是具有独立性的知识分子;21.对文中当地的回民家里将张承志的《心灵史》和《古兰经》摆放在一起,说起张承志的时候,回民是“骄傲和尊敬的”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3分)A.      张承志深入当地回民底层,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精神,并与他们融为一体;B.      张承志是个以美为生的典型的中国人 C.      张承志的《心灵史》写出了当地回民坚贞的信仰;D.     张承志是个天马行空的人,他这样的生活与当地回民相同;22.作者先写张承志 “他的性情是暴躁的,待人接物苛刻,难以接近”,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23.标题中作者称张承志的思想为“无援的思想”,为何这么说?请联系全文分析。(6分)    

网友回答

20.C    21.D22.与下文真实接触到的张承志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张承志的客气、礼貌而周到和我退稿给他时的宽厚;表现张承志认真的态度;(或暗示张承志的不能被理解和孤独。)23.他有随笔集叫《无援的思想》,他的文章追求生活的真美;他的观点深入严谨而又锋芒毕露,难以令媒体接受;他秉持自己的思想立场,对媒体不信任和对知识阶层远离,使他孤立无援。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