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西方哲学的影响,使西方烹调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方法论的形而上学痕迹。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但不管怎样豪华高级,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毫无艺术可言。而且作为莱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在炸牛排旁放两块山芋,也绝不是牛排烧山芋,而只是分别烧好后放到一起而已。而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模糊、不可捉摸。这给中国烹调的指导意义是非同一般的。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它的原料是一种或多种,它的调料可以是一样或多样,它的步骤可以是一步或多步,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的滋味。这一切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色香味形触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之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的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在中国烹调的体系中,不仅讲究菜肴的整体性,而且餐具、餐厅、摆台、上菜顺序,乃至天气、政治形势、食客等的不同,婚宴、丧宴、寿宴等的区别,都能纳入烹调的整体考虑之中。可以说这种对客观事物整体性的把握就是中国哲学的一大特点。 西方烹调以营养为目的,其享用过程就是吃食物。在西方,中小学都有营养师,以保证食堂饭菜的营养平衡。但对于味道,他们是不大研究的。而中国烹调,不仅吃食物,更重要的是“吃味”。对于某些非家常的烹调来说,食物甚至只是味道的载体。人们享用的是味道,即欣赏的是一种抽象的感觉。俗话说“少吃多滋味”,一般家庭主人待客时,自谦时都说“莱烧得不好”,而不会说“菜不够吃”。西方烹调不以吃味为目的,而且有些吃法极不利于吃味。如美国人每餐必食的冰水和冰激凌,其低温会极大地抑制味蕾的活力,影响味觉的灵敏度。 西方烹调倾向于科学性,这种倾向使其日趋机械、规范。中国烹调倾向于艺术性,它的特点就是随意性。比如同一道菜,一个优秀的厨师就要根据冬天和夏天,煤火和炭火,铝锅和铁锅,这些情况随机而化,这是操作的随意性。再说原料的随意性,许多西方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再如技巧,一个优秀的厨师,固然要能做复杂繁琐的大菜,但就是面对简单的原料和佐料也往往能信手制出可口的美味,这就是技巧的随意性。 在西方,人们有意无意地受到机械的两分法影响,信奉“工作时工作,游戏时游戏”的原则,再加上其烹调的机械性,工作便成了纯粹的机械的工作。顿顿牛排土豆,单调的工作甚至会导致工人对工作理解的异化,自然不会有兴趣。可以说,在西方,食客的目的宽容了烹调的停滞,而厨师工作情趣的缺乏维持了这种停滞。中国则不然,“游戏中有工作,工作中有游戏”。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就增加了劳动者的工作趣味。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工作才会有积极意义,才会富有创造性,才会有中国菜的不断创造,推陈出新。5.关于西方与东的饮食文化,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文化都要受到哲学的重要影响,烹调亦不例外。哲学思想的不同使西方烹调倾向于科学,中曰烹调倾向于艺术。 B.烹调充分发展之后,西方重营养学上的考虑显示出其先进性,东方对味的讲究显示出饮食观的落后。 C.西方人用餐时喜欢喝酒,而酒是极影响口味的;他们还爱吃那些带血的牛排,不加作料的生菜或熟菜。这些都表现了西方对味的忽视。 D.西方人因鸡脚食之无肉,故将其与鸡骨、鸡毛视为同列而弃之,而中国,鸡脚则为鸡身上相当贵重的部位。6.对“这一切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厨师讲究食物的味道、口感、形状,讲究食物的彼此搭配,可以说中国的烹饪注重整体效果。 B.中国烹凋还讲究餐具、餐厅、摆台、上菜顺序,乃至天气、政治形势、食客等的不同,婚宴、丧宴、寿宴等的区别,这些也是烹调整体配合的体现。 C.东方饮食特别强调菜肴的整体性,强调事物的配合,强调整体滋味,不可突出某类食物,食物彼此间有着度与量的关系。 D.我国烹调中对整体配合的注重与古代政治体制中对君臣佐使、相辅相成的注重都体现了中罔哲学重视客观事物整体性的特点。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卖烧饼的师傅,揉面时喜欢用擀面杖有节奏地敲打案板;厨师炒菜时,敲打铲勺,注意烹炒的节奏感,这此都是增加工作趣味的表现。 B.烹调在中国早已摆脱了维持生存的作用,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肉体的存在,而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对于陕感的需求。 C.烹调只有在中国才是一种文化,它是中国人积极地充实人生的表现,和美术、音乐等等有着同样的提高人生境界的意义。 D.团团围坐一席,共享厨师烹调的食品,是我们民族喜爱的方式,它主要体现了人们对食物随意性的要求。
网友回答
5.B 6.C 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