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成语“一鸣惊人”的主人公是谁

发布时间:2020-07-11 14:34:02

“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成语“一鸣惊人”的主人公是谁

网友回答

一鸣惊人
  释义:鸣,叫;惊,震惊。一声鸣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就做出了惊人的事。出处:《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成语一鸣惊人说的是齐威王的故事
  齐威王生在战国时代
  他继承王位时还不足三十岁,正是贪玩的年龄。他春风得意,整天只知道在宫中吃喝玩乐,沉溺于酒色之中,全不把国家的安危和姓放在心上。三年下来,朝政混乱,人心涣散,边境上也警报频传。有的诸侯国看见齐国日趋衰落,便乘机攻打,侵占了不少土地。群臣百官私下里议论纷纷,都担心如此下去国家将要灭亡,可是谁也没有胆量进宫直谏。
  齐威王有个大臣叫淳于髡。
  淳于髡善于言辞。他进宫叩见齐威王,说:“臣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来不飞也不叫,您说,这到底是什么鸟啊?”这样的讽喻齐威王当然能听懂,淳于髡是在说他治国尤功。这个很会玩的齐威王,很幸运地拥有机灵的大脑,更幸运地拥有淳于髡这样的大臣。他笑了笑说:“这可不是一只平凡的鸟啊,它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齐威王是个君子,他恪守了诺言。
  很快,他带着群臣到各地视察,他来到即墨,见田里的庄稼长势很好,百姓生活安康,感慨地对即墨大夫说:“我在宫中时常听人说你的不好,现在亲眼所见你的业绩,知道你是一个正直的人。”言罢,封给即墨大夫一万户。接着,齐威王又巡视阿地,看到农田荒芜,百姓愁苦,生气的训斥阿地大夫:“宫里天天有人在我面前替你美言,而今真相大白!”当即令人将阿地大夫押回京城。然后,召集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视优劣给予奖惩。同时整顿军队,振作士气,亲自率军打败了魏国的入侵军队。
  此后,齐国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各国君主都惊叹:“齐威王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网友回答

主人公齐威王
  【拼音】yīmíngjīngrén
  【释义】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主人公】齐威王
  【近义词】一举成名、一步登天、名满天下
  【反义词】身败名裂、臭名远扬、丢人现眼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