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做“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两组实验(如表)编号加入物质控制条件检验方法A馒头碎屑+2ml唾液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加2滴碘液B馒头碎屑+2m

发布时间:2020-07-29 13:53:33

小明做“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两组实验(如表)
编号加入物质控制条件检验方法A馒头碎屑+2ml唾液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加2滴碘液B馒头碎屑+2ml清水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加2滴碘液(1)实验设计中,把馒头块切成碎屑,模拟的是口腔中________的作用;搅拌模拟的是口腔中________的作用.
(2)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
(3)如果实验结果是:A试管中液体不变蓝,B试管中液体变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小明严格按照实验设计条件进行操作,实验结果是A号和B号试管中液体都变蓝,这与实验目的不相符.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馒头碎屑的量??????B.水浴的温度?????C.搅拌的影响?????D.滴加碘液的量.

网友回答

解:(1)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是食物在口腔中进行的物理性消化,因此在实验中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2)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3)A试管中液体不变蓝,是因为唾液消化了馒头中的淀粉,使淀粉转变成麦芽糖;B试管中液体变蓝,是因为清水不能消化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所以可知唾液可以消化淀粉.
(4)碘遇淀粉变蓝色,因此①和②号试管都变蓝,表明试管内有淀粉;从表中的信息可知,馒头屑是充分搅拌的,并且37℃水浴10分钟,也是最适于淀粉消化的,碘液的量也是合适的.都变蓝的可能原因是馒头碎屑的量过多,导致唾液没有充分消化淀粉.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