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儿童发展与学习(海南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发布时间:2020-06-05 16:13:41

智慧树知到《儿童发展与学习(海南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观点是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心理发展有关键期
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答案: 心理发展有关键期
2、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差异性的观点是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心理发展有关键期
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答案: 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
3、在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中,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冲突的时期是
A.儿童早期
B.学前期
C.青春期
D.成年期
答案: 青春期
4、最近发展区是指
A.心理发展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最小可能水平
B.近期个体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个体不依赖外界帮助,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
D.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答案: 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5、按照皮亚杰观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什么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 具体运算阶段
第二章
1、“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A.感知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答案: 注意
2、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答案: 知觉的理解性
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组块
A.5±2
B.6±2
C.7±2
D.8±2
答案: 7±2
4、后面学习的知识对前面学习的知识的干扰作用,叫做(   )
A.前摄抑制
B.后(倒)摄抑制
C.思路干扰
D.学习干扰
答案: 后(倒)摄抑制
5、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体现了( )注意品质
A.注意稳定性
B.注意分配
C.注意广度
D.注意转移
答案: 注意分配
第三章
1、把事件的共有特征、本质属性都抽取出来,并对于其不同的、不能反应本质内容的舍弃。
A.抽象
B.推理
C.概括
D.分析
答案:A
2、衡量人的发散思维的指标主要是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      。
A.指向性
B.求同性
C.反应性
D.独创性
答案:D
3、在学校学习中,剖析题目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即确定问题的本质和问题之间的联系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      阶段。
A.提出问题
B.分析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答案:B
4、学生能做到“多题一解”的思维活动是(    )。
A.再现思维
B.集中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答案:B
5、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现成方案与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      。
A.常规性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直觉性思维
D.分析性思维
答案:A
第四章
1、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
A.对
B.错
答案:A
2、人类的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种形式。
A.对
B.错
答案:A
3、人们对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的赞颂,是理智情感的体现。
A.对
B.错
答案:B
4、困难越大,越有利于小学儿童的意志培养。
A.对
B.错
答案:B
5、小斌既想得到高分又不愿意努力学习,这种心理冲突属于趋避冲突。
A.对
B.错
答案:A
第五章
1、从内容上来看,自我意识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 )。
A.现实自我
B.社会自我
C.理想自我
D.自然自我
答案:B
2、下列( )是影响中小学生同伴交往的因素。
A.社会
B.外表
C.性别
D.年龄
答案:BCD
3、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最有效的纪律约束方法是(    )。
A.强化
B.强制
C.法律约束
D.集体约束
答案:A
4、智力测验的总体结果表明,就全体人类而言,智力超常者和低常者的人数表现出(     )。
A.男性与女性相等
B.男性高于女性
C.女性高于男性
D.与性别无关
答案:D
5、某生在学习上极其努力,但学业成绩仍跟不上班集体,多次承受失败之痛苦,因而产生被动、退缩、无动力、不进取。这种心理反应是(    )。
A.认识功能障碍
B.习得无助感
C.学习焦虑
D.自我估计低
答案:B
6、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中时,倾向于仔细考虑所观察到的现象及所面临的问题,在行动前致力于把问题考虑清楚的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慎思性
答案:D
7、父母和同伴对儿童社会性行为的重要影响,主要是通过与儿童的交往而作用于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A.对
B.错
答案:A
8、自我意识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个体成长中自然形成的认识自己的过程。
A.对
B.错
答案:B
9、儿童在资源分配上是无私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变得更加慷慨。
A.对
B.错
答案:B
10、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
A.感知能力
B.思维能力
C.想象能力
D.记忆能力
答案:B
11、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利他行为的核心是(   )。
A.成人的榜样
B.对他人设身处地的设想能力
C.掌握利他的知识
D.掌握利他的技能
答案:B
12、要了解儿童自我意识,必须了解儿童的( )。
A.自我评价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中心
答案:ABC
第六章
1、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ABCD
2、道德评价能力最初是在( )的影响下形成起来的。
A.自我评价
B.成人评价
C.同伴评价
D.本能
答案:B
3、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水平形成一个“( )”型。
A.直线
B.曲线
C.马鞍
D.小山
答案:C
4、提高中小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的具体做法有( )。
A.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B.为学生提供榜样
C.总是表扬
D.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自我归因
答案:ABD
5、科尔伯格采用( )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进行研究。
A.对偶故事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道德两难故事法
答案:D
6、学生中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多半的原因是(  ) 。
A.道德认识不足
B.缺乏愿望与热情
C.道德意志力不够
D.缺乏合理的行为技能
答案:D
7、研究证明,小学生在道德品质上,言与行脱节的情况是很普遍的,而且年龄越小越不一致。
A.对
B.错
答案:B
8、对三好学生进行表扬、奖励为正强化,对于不努力学习的学生,留级的威胁则为(     )。
A.负强化
B.直接强化
C.替代性强化
D.自我强化
答案:A
第七章
1、学习的过程是无关错误不断增多的。
A.对
B.错
答案:B
2、观察是积极主动的过程。
A.对
B.错
答案:A
3、奥苏泊尔主张“有意义地接受学习”
A.对
B.错
答案:A
4、榜样的力量可以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解释。
A.对
B.错
答案:A
5、观察就是看着。
A.对
B.错
答案:B
6、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
A.效果率
B.练习率
C.准备率
D.联结率
答案:ABC
7、根据强化对行为反应的作用,一般把强化分为
A.正强化
B.负强化
C.零强化
D.惩罚
答案:AB
8、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
答案:ABCD
9、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
A.巴普洛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罗杰斯
答案:BCD
第八章
1、技能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基本途径是
A.讲解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答案:C
2、高原现象通常出现在动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
A.初始阶段
B.中间阶段
C.结束阶段
D.全程
答案:B
3、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
A.规则学习
B.概念学习
C.符号学习
D.命题学习
答案:D
4、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属于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答案:B
5、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答案:A
第九章
1、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A
2、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B
3、将新学材料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称为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B
4、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A
5、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称为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D
第十章
1、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
A.社会意义
B.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C.个人的前途
D.动力来源
答案:D
2、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 )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主义
D.建构主义
答案:B
3、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
答案:A
4、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A.25%
B.50%
C.75%
D.100%
答案:B
5、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 )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韦纳
D.班杜拉
答案:D
第十一章
1、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A.教师指导
B.认知结构
C.媒体
D.学习材料特性
答案:B
2、迁移的经验类化说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泊尔
D.苛勒
答案:B
3、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
A.聪明过人
B.物以类聚
C.思维敏捷
D.举一反三
答案:D
4、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和阻碍叫做
A.正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答案:B
5、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答案:A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