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先生程颢小传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3:30: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明道先生程颢小传

程颢,字伯淳,世居中山,后徙为河南人。

逾冠,中进士第,调鄠县主簿。南山有石佛,岁传其首放光,远近聚观。先生谓其僧曰:“吾有职事,俟复见,为吾取其首来观之。”自是光不复见。改上元县,盛夏堤决,法当言之府,府言之漕司,然后兴作。先生曰:“若是,苗槁久矣!”竟发民塞之,岁乃大熟。上元当水运之冲,设营以处病卒,至者辄死。先生曰:“病者给券而后得食。待食数日,奚而不死!”乃白漕司豫贮米营中,死者减半。茅山有龙池,其龙如蜥蜴而五色,自昔严奉,以为神物。先生捕而脯之,使人不惑。河东财赋窘迫,官所科买,虽至贱之物,价必腾涌。先生度所需使富室豫储以待及期定价买之贫富咸利。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之以孝悌忠信。乡皆有校,暇时亲至,召父老而与之语;童儿所读书,亲为正句读。在县三年,民无强盗及斗死者。秩满,吏夜叩门,称有杀人者,先生曰:“吾邑安有此!诚有之,必某村某人也。”问之,果然。或询其故,曰:“吾尝疑此人恶少之勿革者也。” 

神宗素知其名,每召见,从容咨访。将退,则曰:“卿可频来求对,欲常相见耳。”一日,议论甚久,日官报午正,先生始退。中人相谓曰:“御史不知上未食邪﹖”务以诚意感动人主,言人主当防未萌之欲。神宗俯身拱手曰:“当为卿戒之!”

王安石执政,议更法令,言者攻之甚力。先生被旨赴中堂议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待之。先生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安石为之愧屈。新法既行,先生言:“智者若禹之行水,行所无事。自古兴治立事,未有中外人情交谓不可,而能有成者。”乞去言职。安石本与之善,及是,虽不合,犹敬其忠信,不深怒,但出提点京西刑狱。

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文潞公采众议而为之表其墓曰“明道先生”。

(选自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宋元学案》卷十三《明道学案上》,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复见,为吾取其首来观之       俟:等到

B. 上元当水运之                冲:要塞

C.吾尝疑此人恶少之勿者也        革:改变

D.安石为之愧                   屈:委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设营处病卒

事至县者

B.召父老与之语

未有中外人情交谓不可,能有成者

C.亲正句读

文潞公采众议而之表其墓

D.言者攻甚力

智者若禹行水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生度所需/使富室豫储/以待及期定价/买之/贫富咸利

B.先生度所需/使富室豫储/以待及期/定价买之/贫富咸利

C.先生度所需/使富室豫储以待/及期/定价买之/贫富咸利

D.先生度所需/使富室豫储以待/及期定价/买之/贫富咸利

4.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程颢富有预见性的一组句子是(3分)

①俟复见,为吾取其首来观之         ②若是,苗槁久矣

③设营以处病卒                     ④乃白漕司豫贮米营中

⑤吾尝疑此人恶少之勿革者也。       ⑥必告之以孝悌忠信

A. ②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程颢在上元县任职时,河堤决口,他没有依照固有的程序将灾情上报后才开始救援,而是尽力争取时间,组织民众堵塞决口,当地最终获得了大丰收。

B.南山的石佛和茅山的龙都被老百姓奉为神物,但程颢却大胆地要取下石佛的头,将龙捉回来做成肉干,让老百姓不受所谓神灵的迷惑。

C.宋神宗非常欣赏程颢的才华,经常询问他的意见,并希望他经常来与自己对晤,两人相谈甚欢之时甚至会忘记吃饭。

D.程颢委婉地表达了对王安石变法的不认同,希望辞去言官的职务。王安石本与他交好,至此恼羞成怒,将他贬作提点京西刑狱。

6.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若是,苗槁久矣!(2分)

(2)务以诚意感动人主,言人主当防未萌之欲。(4分)

 

网友回答

【答案】

1.D

2.C

3.C

4. B

5.D

6.⑴如果这样,禾苗早就枯槁了!(2分。“若是”、“槁”各1分)

(2)(程颢)一定要用诚意感动君王,说君王应当防患没有萌发出来的欲望。(4分。 “务”、“以”、“未萌之欲”各1分,大意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  屈:屈折、屈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

试题分析:为:介词,给。A以: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因为。B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之:代词,指王安石/助词,取独。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

试题分析:  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程颢考虑到官府的实际需要,让富裕人家预先做好储备来等待时机。到了征买的时候,程颢就用固定的价格购买这些东西,贫富之家都能获利。根据句意进行断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

4.

试题分析:①是程颢富有洞察力的体现;③非程颢所为;⑥是程颢对教化的重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小题5 】

试题分析:“至此恼羞成怒”错,原文是“不深怒”。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小题6 】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

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若是”译为“如果” ,“槁”译为“枯槁”。(2)“务”译为“一定”, “以”译为“用”,“ 未萌之欲”译为“没有萌发出来的欲望”。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参考译文】

程颢,字伯淳,世代居住在中山,后来徙居成为河南人。

过了二十岁,程颢考中进士,选调为鄠县主簿。鄠县南山有一座石佛,岁中百姓传言石佛的头部能放出光亮,远近的人聚拢观看。程颢对僧人说:“我有职务在身,等到佛头的光明再次出现,为我取下他的头送来看看。”从此佛头的光亮不再出现。程颢改任上元县地方官。盛夏时,河堤决口。按照程序,地方官员应当把情况向府里报上,府里再将情况报告给漕司,然后才开始兴建河堤。程颢说:“如果这样,禾苗早就枯槁了!”程颢就发动百姓堵塞决口,当年获得大丰收。上元县处在水运的要冲,当地设置了营地来安置生病的士兵,他们一到达营地就死了。程颢说:“生病的兵卒给了契据之后才能得到食物,等食物都要好几天,怎么能不死呢!”就禀告漕司预先在营里贮存米粮,饿死的病卒减少了一半。茅山有龙池,池里的龙像蜥蜴却有五种色彩,百姓向来恭敬地供奉,把它当作神物。程颢把龙捉起来制成了干肉,让百姓不受神灵迷惑。河东经济窘迫,官府所要征买的东西,即使是十分微贱之物,价格也必定骤然涨起。程颢考虑到官府的实际需要,让富裕人家预先做好储备来等待时机。到了征买的时候,程颢就用固定的价格购买这些东西,贫富之家都能获利。百姓因事到县衙,程颢必然会把孝悌忠信的道义告诉他们。乡中有学校,程颢在闲暇时亲自到那里,召集父老,与他们交谈;儿童读的书,程颢亲自给他们校正句读。程颢在上元县任上三年,百姓没有作强盗的,也没有互相殴斗而死的。程颢任期结束时,小吏半夜敲门,报告说有人杀人。程颢说:“我的治邑哪有这样的人!如果真有这样的人,必定会是某村的某人。”问小吏,果然是这个人。有人询问他原因,他说:“我曾经怀疑这个人是没有改变性情的恶少。”

神宗平素就知道程颢的声名,每次召见他,就向他随口咨询访求。程颢要告退时,神宗就说:“你可多次申请来跟我晤谈,我想常常见到你。”有一天,神宗和程颢谈论了很久,报时的侍者报告正午,程颢才告退。宦官们说:“难道程御史不知道皇上还没有吃饭吗?”程颢一定要用诚意感动君王,说君王应当防患没有萌发出来的欲望。神宗俯下身子,拱手说:“我定当为你警惕未萌之欲。”

王安石主持国政,商议更改法令,谏官们攻击他十分严重。程颢奉旨到中堂商议政事,王安石正对谏官们发怒,就以严厉的神色等待程颢发表意见。程颢缓缓地说:“天下事并非您一家的私议,希望您平心静气地听取大家的意见。”王安石因此惭愧屈折。新法施行之后,程颢说:“懂得治理国家的智者就像大禹治水,处理国事毫不慌乱,态度镇定,毫不慌乱。自古以来兴邦治国、建立事功,没有朝内朝外的意见都说不可以,而最终能够办成的。”程颢请求辞去谏官的职位。王安石本来跟他友善,到这时,虽然意见不合,仍然敬重他的忠信,没有大发怒气,只是把他贬出京城任提点京西刑狱。

宋哲宗即位之后,把程颢召回任宗正丞,程颢还没有从地方出发就死了,行年五十四岁。文潞公采取大家的意见给他的墓碑题写了“明道先生”。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