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当中的太行、王屋二山现居何地,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的意思!!急需!!!

发布时间:2020-07-09 15:45:41

愚公移山当中的太行、王屋二山现居何地,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的意思!!急需!!!

网友回答

太行山位于河北省与山西省交界地区,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南至濒临黄河的王屋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数百公里。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 太行山脉的的地质基底是复式单斜褶皱。东侧为断层构造,相对高差达1500~2000米,山前发育典型的洪积扇以及冲洪积平原。从北向南有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坨山、阳曲山、王屋山等山峰。山西高原东部河流多切过太行山进入河北平原,汇入河水系。只有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汇入黄河。 太行山是中国东部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东部的华北平原是落叶阔叶林地带,西侧的黄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带和干草原地带,两侧的植被、土壤垂直带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 太行山脉多东西向横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古时有著名的太行八陉。 位于太行山南端的王屋山,在河南省西北的济源市,是河南省与山西省的界山。王屋之名最早见于《禹贡》,因山有三重,状若王者车盖,故名。《列子》中著名寓言愚公移山所提到的王屋山即指此山。太行八陉之一的轵陉在这里通过,是古代由汾河流域进入中原的一个通道。 王屋山西接中条山,东为析城山。山地平均海拔1000余米,主峰为天坛山,海拔1711米。山地西南侧发源有短小河流,直接南流入黄。隔黄河南望,有邙山和嵩山,三者共同构成黄河中游区最后一段山地。 王屋山森林保存较好,中部山区存有小片原始森林。山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金钱槭、青檀等珍贵植物种和猕猴、豹、麝等珍稀动物。如今,王屋山已建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王屋山峰峦起伏,植被茂密,山如剑立,水如龙行,自唐代起就成为中原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各地前来修炼拜师者不绝,文人墨客亦游山探胜,吟咏成颂。 王屋山道观宫庙众多。位于济源市西南部、天坛山南麓的阳台宫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寺庙殿宇。琉璃玉皇阁的20根石柱上雕刻有山水、人物、云龙等图案,形象栩栩如生。位于济源市西北古济水之源的济渎庙始建于隋代,宋代、明代又有增建,也是一著名古迹。王屋山区还有迎恩宫、清虚宫、天坛顶、王屋洞、奉先观、大明寺等古纪风景点。1994年国务院公布王屋山--云台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网友回答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
  ---------------------------------------------------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