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春晓舍身救人的一幕堪称壮烈!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0 19:59:25

阅读语段,完成1~5题。  利春晓舍身救人的一幕堪称壮烈!  1994年4月9日下午,就读于阳江市一中初三(2)班的利春晓与10多位同学到市郊田螺山照相留念。突然,附近的连环水库传来一阵阵呼救声。他们循声望去,只见水面有一个人时浮时沉。①利春晓立即向出事地点跑去。同学紧紧拉住他的手,想跟他商量救人的办法。“没时间了,救人要紧!”②利春晓一把甩开同伴的手,沿着水库边飞快地跑了700多米,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就扑入水中,③一米,二米,三米……他奋力游向溺水者,此刻,同伴们下至齐腰深的水中,将一棵六七米长的小树伸出去,大叫“抓住树,抓住树!”④春晓只要回头就可以拉着树安然脱险,但他没有回头,依然奋力向出事地点游去。到了!他一手拖着溺水者,一手划水,艰难地往回游。不幸,溺水者在本能的挣扎中猛然紧紧地抱住了利春晓,春晓气力不支,他再也划不动了,随后便慢慢下沉了。  利春晓的花季年轮,永远定格在青春亮丽的17岁。  利春晓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家庭。他的父亲经过艰苦创业,现拥有建筑公司、家具厂和鳗鱼养殖场等企业,拥有自己的小洋楼和小汽车。利春晓从八九岁起就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但是,他的父亲从农村到城市,勤劳俭朴、助人为乐的美德一直没有丢。家里人的衣食住行与常人并无多大差别,家里购物花钱,也从不大手大脚。但为公益事业,却从不吝惜。这些年,他家先后为家乡建设和扶贫捐款超过100万元。每次做善举时,他的父母都与孩子们一起商量,告诉孩子们:一个人要有爱心,多为他人、多为公众做事,自己的生活才会充实和有价值。  置身于这样的家庭,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春晓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品格。他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读小学时,他经常帮助家乡的孤寡老人做家务,挑水劈柴,买菜买米。他曾经有过三次舍己救人的历史:一次冒着被撞伤的危验,拉住一头奔向小孩子们的受惊的牛牯;两次跳入水中救起在水中挣扎的一名小孩和一位女同学。1.用简短的文字说明第2自然段记叙的要素。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横线在文段中画出集中表达作者痛惜少年英雄牺牲的情感的一个句子。3.指出对①②③④句的内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①句:利春晓有帮助他人的自觉性。B.②句:利春晓救人果断勇敢。C.③句:利春晓游水动作缓慢。D.④句:利春晓救人义无反顾。4.第4自然段为何要写利春晓家庭的“不寻常”?选择分析确切的一项[  ]A.表现利春晓的父母勤劳俭朴、助人为乐的美德。B.说明利春晓做出英雄壮举是因为他有富裕的生活环境。C.说明富裕人家很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D.说明英雄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5.文中追述利春晓以前助人、救人的事迹,这与文段开头写利春晓最后的英雄壮举有什么关系?指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前后对比,突出利春晓最后英雄行为的壮烈。B.前后联系,说明英雄的行为不是来自偶然的感情冲动。C.说明利春晓最后的英雄壮举是他以前助人、救人行动的继续和发展。D.说明利春晓最后的英雄壮举是有深厚的思想基础的。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①1994年4月9日下午  ②阳江市连环水库  ③利春晓、利春晓的10多位同学和溺水者  ④利春晓勇救溺水者不幸牺牲  2.利春晓的花季年轮,永远定格在青春亮丽的17岁。  3.C  4.D  5.A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