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书·钟繇传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10:55:4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催、郭汜等乱长安关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催、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催、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催、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催、汜,益虚心。后催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日:“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于。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①,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 三国志·魏书·钟繇传》(节选) ①践阼:登基。此处指魏文帝登基为帝。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辟:开辟     B.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        矫:假造,伪造     C.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          易:轻视 D.委之以后事                      委:托付、交付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①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          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D.①纵吾欲归,其得至乎            ②吾其还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繇未归附太祖前,就暗中与太祖来往,劝李催、郭汜等人为太祖的使者放行,不要拒绝太祖的诚意。   B.李催、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帝得以逃出长安,这是钟繇尽心尽力的结果。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增援的郭援的军队的威胁。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D.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赏识,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说明他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 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4分)                                                                               (2)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3分)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3分)                                                                              

网友回答

    9 . A 10. C,主谓之间,取独;A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把;B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D①表反问语气,难道;②表商量语气,还是。) 11. A 12.(10分)(1)(4分) 关中暗地里和他勾结,之所以没有全都背叛,只是因为我的威名震慑了他们罢了。(“阴”、“所以”、“顾”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3分)假若他要渡过汾水安营扎寨,在他们还没有渡过汾水时攻击他们,可以彻底战胜他们。(“及”、“济”、“克”各1分) (3)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而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洗雪了,将军是否有这个想法呢? (“然则”1分,“见陵”被动句式1分,“岂”表推测语气,大概,是否,1分) 解析:     9 . 辟:征召 10. C,主谓之间,取独;A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把;B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D①表反问语气,难道;②表商量语气,还是。) 11.不是暗中与太祖来往,是钟繇政治才能的体现。     参考译文 钟繇字元常,被举荐为孝廉,被授予尚书郎、阳陵令之职,因病离职。被三府征召,担任廷尉正、黄门侍郎。这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在长安城中作乱,阻断了汉帝和关东的联系。太祖(曹操)担任兖州牧,才派遣使者上书。李傕、郭汜等人认为“关东想自立天子,现在曹操虽然派使者来,并非出于他的真意”,商议扣留太祖使者,拒绝接受他的诚意。钟繇劝李傕、郭汜等人说:“当今英雄并起,各自假托帝命辖制一方,只有曹兖州是心里想着王室,如果拒绝他的忠诚,这不是符合将来愿望的办法。” 郭汜等人因为钟繇的这番话,加以优厚地报答,从此太祖才得以派使者和汉帝取得联系。太祖已经多次听荀彧称赞钟繇,又听说他劝说过李傕、郭汜二人,更对他充满渴盼。后来李傕胁迫天子,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谋划对策。天子能够逃出长安,钟繇发挥了很大作用。 当时关中马腾、韩遂等众将,各率强兵相争斗。太祖正在山东征战,很为关中忧虑。于是表奏汉帝任命钟繇担任侍中守司隶校尉,让他拿着符节督察关中诸军,把后事委托给他,特地让(他)不必拘泥条文制度。钟繇到了长安,将书信交给马腾、韩遂等,为他们陈述祸福利害,马腾、韩遂各自派遣儿子入宫侍奉。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不下,钟繇送去二千余匹战马补给军用。太祖给钟繇一封信说:“得到你送来的战马,非常应急。关中平和安定,朝廷没有西顾之忧,这是您的功劳。过去萧何镇守关中,准备了充足的粮草满足军需,也适合说你呀。”那以后匈奴单于作乱于平阳,钟繇率领诸军围困敌军,没有攻克;而袁尚所任命的河东太守郭援来到河东,兵丁众多。诸将商议想放他离开,钟繇说:“袁尚势力正强盛,郭援到来,关中暗地里和他勾结,之所以没有全都背叛,只是因为我的威名震慑了他们罢了。如果放弃让他们离开,向他们显示了我们的软弱,当地的百姓,哪一个不是仇人?即使我们想回去,难道能够回得去吗!这就是没作战先自己败下阵来。况且郭援刚愎好胜,一定轻视我军,假若他要渡过汾水安营扎寨,在他们还没有渡过汾水时攻击他们,可以彻底战胜他们。”张既劝说马腾会合攻打郭援,马腾派儿子马超率领精兵迎击郭援。郭援到了,果然轻率地要渡过汾水,众将阻止他,不听。渡水未到一半,钟繇发起进攻,彻底打败了他们,斩杀郭援,降服单于。 文帝即王位,钟繇又担任大理寺卿。等到文帝登基为帝,改任廷尉,进封崇高乡侯。又升为太尉,转而被封为平阳乡侯。当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都是先朝名臣。文帝退朝后,对左右侍从说:“这三位,是一代伟人,后世大概很难再出现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