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王鼎均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10:55:2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猴    子         王鼎均 ⑴深秋的阳光明亮而犹有余温,冬的压力,轻轻的,从遥远处,向大地挨近。这季节,也许是人心最柔软的时候吧! ⑵一个脏老头儿坐在马路旁边向行人讨钱。 ⑶那老头儿,总有一年不曾理发洗头了吧,头发昼夜摩擦衣领,刷上很厚的污垢。脸上,那足以和头发相称的胡子,也把胸前的衬衣染黑了,前后连接成一张软枷。油腻的流汁从此沿着夹克上的纤维向下侵蚀,直到尽头,几乎要从那一线堤防上溃决。 ⑷人家说,头发里的油垢是生命力的表象。这老头儿的生命力都在什么地方消耗掉了?为什么不把自己弄干净一点?整个夏天,用自来水是不必花钱的。 ⑸如今,他坐在路旁的消防栓上,那不是一个人类能够坐稳的地方。他有一顶尚未变形的帽子,这是很重要的道具。在大厦前的水泥地上睡眠的时候,他用帽子盖住脸孔,现在,他望着身旁的行人,从头上摘下帽子,举在空中,谄媚的笑着,转动脖子,期待施舍。 ⑹行人很多,没有谁注意他。美国的乞丐大都给人一种可畏的感觉,他们有尊严,令人联想到赤脚的人不怕穿鞋的人。这老头儿完全不同。也许他的身材太小了,没人瞧他,只有他努力的、充满诚意的注视别人。他注意每一个人,朝他摘起帽子,从胡须的缝隙里放射笑意,目迎目送。一个希望破灭之后,耸一耸肩膀是另一个希望。他不停的摘帽戴帽不停的耸肩,动作完全机械化,这种动作不像是人的动作。 ⑺不管如何,他是诚心诚意的做下去,这里面有他盎然的生命力,直到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小孩经过。自“皇帝的新衣”以来,世上有多少事情坏在孩子的一张嘴上。 ⑻母亲拖着孩子快走,孩子却迟疑,留恋,不肯马上离开插在消防栓上的这个怪物。他用孩子特有的清朗的高音问:“妈,它是不是一只猴子?” ⑼帽子停在空中,笑容僵在脸上,目光打落在地上。 ⑽他奋然起立,戴上帽子,拉一拉夹克,吓跑了母子。其实他不曾把那母子俩放在心上,他朝百货公司走去。 ⑾他不会是去买东西吧?不会。我想,他是去找一面镜子。 选自《散文家喜爱的散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①作者在第⑷段中说“这老头儿的生命力都在什么地方消耗掉了?”在第⑺段中说“这里面有他盎然的生命力”。请指出这老头儿的生命力都消耗在哪里了。(2分) ②第⑹段:说说“赤脚的人不怕穿鞋的人”这句俗语的含义。(2分) 2.①第⑸段:“他有一顶尚未变形的帽子,这是很重要的道具。”指出“道具”一词在文中的寓意。(2分) ②第⑼段:“帽子停在空中,笑容僵在脸上,目光打落在地上。”指出加点的动词所表 3.①文章以“猴子”为题目的好处是什么,请分点陈述。(4分) ②文末,“我”猜想“他是去找一面镜子”。“我”之所以这样猜想,是因为“我”认为这“老头儿”毕竟是这样一个人:                                   (2分)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开头的写景部分,描写生动形象,情调轻松风趣。“人心最柔软”指的是人心最善良、最富有同情心,也可指心情最愉悦。 B.“人家说,头发里的油垢是生命力的表象。”这句话是反语,在对“老头儿”肮脏外表的调侃中揶揄其生命力的消失。 C.“其实他不曾把那母子俩放在心上,”是“老头儿”在吓跑了母子之后的反思,表现了他内心的后悔与歉疚。 D.作者引用“皇帝的新衣”这一故事,其用意在于指出孩子诚实率直不世故,对现象的观察往往直逼本质。 E.作者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的戏剧性情节,用漫画般的笔触勾勒人物,语言幽默、机智、辛辣,具有强烈的悲剧效果。

网友回答

1.①消耗在谄媚地目迎目送和诚心诚意地期待施舍上面。(2分) ②物质生活贫乏的穷人,面对富有者依然保持人格的尊严,令人可畏。(2分) 2.①这“帽子”既是“老头儿”行乞生活的基本用具,同时又语带讥讽地暗示“老头儿”的“诚心诚意”是矫揉造作的表演。(2分) ②表现了“老头儿”内心的震动,并且感到羞愧。(2分) 3.①⑴写的是“人”而以“猴”为题,使文章更能吸引读者的关注;⑵以“猴”喻“人”,不仅在于文中的“老头儿”行乞的形貌像猴儿,也暗喻“老头儿”从“人”退化为“猴”,丧失了作为“人”的尊严;⑶文题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能引人深思。(4分) ②尚未泯灭人的自尊。(2分) 4.C、E 解析: 1.【简单回答“向行人讨钱”、“期待施舍”、“目迎目送”等,得1分。能再联系“他是诚心诚意的做下去”来做答,得2分。】【“赤脚的人”、“穿鞋的人”的含义1分。“不怕”的含义1分。】 2.【“生活用具”和“矫揉造作的表演”两个方面各占1份。】【答出“内心的震动”、“惊愕”等相关的内容,得1分。答出“感到羞愧”等相关的内容,得1分。(“目光打落在地上”含有“感到羞愧”的意思。)】 3.【共3点。第2点又分为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各1分。第1、3点每答对一点得1分。】 4.【C项:这句话是作者的交代,并不是“老头儿”的反思,内心的“歉疚”也不妥。E项:语言“辛辣”欠妥,“具有强烈的悲剧效果”错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