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讨论、宣传中,常听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7:11:52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①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讨论、宣传中,常听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论证。这几乎是一个事实陈述,但是,这样说有许多疑点。第一,地球并非只为人而存在,利奥波德曾说:“在土地为我们提供生计这个事实和土地就是为此而存在的推论之间,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区别。”第二,如果由于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就要保护它,若地球足够多,就可以不保护了吗?假如我们有N个地球,那会怎么样呢? ②人总是从与自己关系的远近来判别道义的轻重。在中国,“家”是一个基本分界线,一般分“家里”和“家外”,推而广之有朋友和非朋友,认识的人与不认识的人。 ③近代伦理考虑的范围要大得多,但通常仍然限于“同类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黑人”不被算作“人”。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梦”,就是想把黑人变成人的一部分,使之成为人类共同体的一部分,享受人的伦理和权利。随着社会的演化,伦理学讨论的范围有了质的飞跃,试图超出人类而达于外物。 ④首先是一般的动物,它们被包含在类似于人类的“共同体”内。伦理主体的扩展,是 一个远非能论证清楚的观念,但却体现了人类思想的超越性,它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并将产生伟大影响的思想。 ⑤近些年,有一种名叫红豆杉的植物,因其“有用”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后来竟导致云南红豆杉大量被砍伐,生态破坏极为严重。红豆杉的故事可以得出什么教训?一种容易理解的解读是,人类或者人类中的某一部分(如正在奔小康的中国人)不可过分短视。为了自己或者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应当保护植物资源,不可为了一时的小利,而损害长远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这种基于功利主义伦理的解释,直到目前仍然流行,自有它的道理。我们没必要反对人类对植物的利用,利奥波德甚至不反对打猎。 ⑥但是,这还不够。还有基于非功利考虑的伦理,至少不直接涉及功利目的。这种非功利伦理具有真正的超越性,“利他行为”就是其显著特征。人类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植物、动物并非因人而存在、为人而存在;从进化的角度看,人是相当晚才出现的物种。当我们有决心扩大伦理主体,把自然界中的土地、植物、动物都视为与每个人类同的伦理主体时,我们就会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 ⑦我们如果有无数植物可以利用,是否就可以任意处置植物呢?有人回答说,当资源不太多时,仍然要保护,当资源很多时就不必了。但是另有人回答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护地球,都要爱护植物。这两种世界观和伦理观,既有重叠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完成观念上从人类伦理到自然伦理的超越是相当困难的,即使观念上我们已经认可了,操作上仍然是一个相当复杂相当漫长的过程,可能是一种无限的过程。重要的是,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也不要因为过程无限而放弃时时不倦的追求。 ⑧伦理扩展意味着人类的进步,代表着人类心灵的超越能力突破了传统的束缚。 1.“伦理扩展意味着人类的进步”。从全文看,“伦理扩展(伦理主体的扩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在框内填写相应的文字):               → 同类人 →            → 人类动物共同体 →               .                     2.阅读第⑤、⑥两段,概括“功利主义伦理”和“非功利伦理”的显著区别是什么: 前者     ,后者     。(每个空格填一个字) 3.第⑦段提到的“两种世界观和伦理观”,其“重叠的部分”体现在                      “不同部分”体现在                                                          。 4.作者在第⑥段说“当我们有决心扩大伦理主体,把自然界中的土地、植物、动物都视为与每个人类同的伦理主体时,我们就会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请根据你的理解,描绘这“全新的境界”是怎样的。                                                                                

网友回答

1.(与自己关系)亲近的人;人类共同体;人类和土地、植物、动物等共同体 2.为己(利己);利他 3.重叠:都认为应该保护地球上有限的植物(资源)不同:一种认为当资源不太多时,仍然要保护,当资源很多时就不必了,另一种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护地球,都要爱护植物。 4.要点:人们善待动植物,地球会得到很好的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