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小石潭记》里面的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 一词多义

发布时间:2020-07-09 23:52:15

小石潭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小石潭记》里面的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 一词多义

网友回答

古今异义
  1.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   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   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   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   古义:映,显现。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   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上下”、“光景”、“左右”。   今义:允许、准许。   
  8.佁(yǐ)然:   古义:呆呆的样子,愣住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9.清:   古义:凄清;冷清。   今义:清晰,清净等。
  一词多义
  1.可:   (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   (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而从者)  3.清:   (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   (2)形容词,冷清。(以其境过清)  4.差:   (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   (1)通“现”出现。(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   (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7.以:   (1)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   (2)连词,而。(卷石底以出)   (3)介词,用。(全石以为底)   
  8.而   (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10.环   (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竹树环合)   
  11.为   (1)动词,作为。(全石以为底)   (2)动词,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直射。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感到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鸣:名作动,作响。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从。   
  13 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通假字   下见小潭(“见”通“现”,显现,出现。)【现语文课本未标明】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 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 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网友回答

关于《小石潭记》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的释义如下:
  一、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古义:听到。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
  5、可,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古义:映。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今义:允许。  
  8、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二、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12、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了。
  三、通假字:
  “见”通“现”。
  四、一词多义:
  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2)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看见。下见小潭;(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7、以:(1)因为。以其境过清;(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卷石底以出;(3) 把。全石以为底。
  8、而:(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竹树环合。  
  11、为:(1)作为。全石以为底;(2)成为。为岩。
  扩展资料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名家评价
  沈德潜:记潭中鱼数语,动定俱妙。后全在不尽,故意境弥深。(《唐宋八大家文读本》)
  陈衍:《小石潭记》极短篇,不过百许字,亦无特别风景可以出色,始终写水竹凄清之景而已。而前言“心乐”,中言潭中鱼与游者相乐,后“凄神寒骨”,理似相反,然乐而生悲,游者常情。大而汾水,小而兰亭,此物此志也。其写鱼云:“潭中鱼可百许头,皆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工于写鱼,工于写水之情也。(《石遗室论文》)
  孙琮:古人游记,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盖写尽游尽,早已境味索然;不写尽,不游尽,便见余兴无穷。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写尽妙景;潭中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尽妙境。笔墨悠长,情兴无极。(《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石潭记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