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张謇在大生纱厂的《厂约》中,说到他办厂的宗旨:“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产之棉,力韧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所必需。花往纱

发布时间:2020-08-04 16:50:0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謇在大生纱厂的《厂约》中,说到他办厂的宗旨:“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产之棉,力韧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
——摘自易乾著《中国民族工商业百年史话》
材料二: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抬商承办。惟一、二大宗实业,如丝、茶改良制造之类,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又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摘自隗瀛涛《实业之梦——张謇传》
材料三:张謇认为:“至于铁矿需本(资金)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借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赡养人民之生活。”
——摘自隗瀛涛《实业之梦——张謇传》
材料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创办了18个企业,参加9个公司的投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欧洲列强迅速增加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中国民族工业无力与之抗衡,大批倒闭。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已经走下坡路了。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张謇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中,张謇提出了怎样的实业主张?(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在当时创办企业有哪些有利的国内因素?张謇企业走下坡路说明了什么?

网友回答

(1)发展民族经济,抵御外国(日本)经济侵略。(2)发展实业应该“听之民办”;开放资本,提倡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3)①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加剧经济侵略,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②辛亥革命创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③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
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受到外资的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很难独立发展。解析第1问认真地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就能找到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