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工人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0-07-08 23:36:05

如上

网友回答

最近两条新闻有点热:
   一是“国考”降温。
   据国家公务员局统计,今年实际参加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笔试的人近90万人,而去年是99万人。本次国考招考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加。相较于往年的数据统计,今年的“国考”出现一高三低的特点,招录人数2.2万人,比去年增多约3000人,创下历史新高的同时,报名人数、职位竞争比、最热职位竞争比三同降。通过审核的人数相比去年减少,职位平均竞争比从去年的70∶1下降到64∶1,最热职位竞争比为2624.5∶1,为近五年最低,从今年的整体情况看,不论是报考人数还是参考人数都比去年下降10万人左右。
   二是清华博士当电工。
   清华博士谢邦鹏从2008年博士毕业至今,他一直在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继电保护班组的最前线干了整整6年,每天行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验收设备、检修设备、排除电力故障、改造老旧设备。
   在一线待了6年以后,这个博士不仅可以独当一面,而成为有实践经验的“博士”,大展才华。最近3年,他主导或以主要参与者身份完成了27项具有专利的小发明;5年时间,发表高水平中英文论文8篇。
   调换电磁继电器,因为螺丝的“腿”太长,用钳子拧非常麻烦,费时又费力。他开发出一套电气化组合式装卸工具。这套量身定制的工具,解决了一线工人实际工作中存在多年的麻烦,拆一套设备能节约近1小时。
   在供电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线损”。如果监测到“线损”大了,公司就要派人去检查、维护。但在以往,这个“大”究竟是多“大”,并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一般都是靠工作人员“毛估”。他作出了一套估算工程式,套用这套公式可算出最合理的线损临界值。
   此外,他还和同事设计了“遥控投退重合闸”系统,免去了一线人员频繁到现场“投入、退出”重合闸的麻烦。
   实际上,在一线,谢邦鹏从未有过“大材小用”的感觉,相反,正是一线工作的经历,给了他更多、更实际的施展才华的机会。
   公务员热降温了,博士当工人好。
   在发达国家,一流人才在企业;二流人才在高校;三流人才当公务员。我国相反,一流人才当公务员;二流人才在高校;三流人才在企业。
   现在很多行业技术工人的工资远高于公务员、白领,但是招不到人。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当工人。
   当然,有现实的原因,就业压力比较大。我们很多的家庭父母是工人、农民、农民工,希望孩子找一份安逸、稳定、体面、有保障的工作。也有历史的原因,我国几千的传统思想学而优则仕的影响。
   过去的工人没有文化,国家办扫盲班、夜大、函大等工人大学,培养有文化的工人,才打下了我们今天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今只有受过高等教育有文化的学生成为新一代有文化的工人,国家才有希望。
   正如谢邦鹏导师、中科院院士卢强所说。“我支持并赞成具有高等学历之才俊,厉行于生产一线,使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这不仅不是轻用人才,反而是历练和造就能担当未来大任的精英之正道。”
   德国制造业为什么强大?因为德国有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现在是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制造业的技术水准越来越高、精、尖,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只有一批高学历的博士、硕士工作在生产一线,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于生产实践,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企业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国家才能向制造大国、制造强国迈进。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